在“德意志”级与“伊斯坦布尔”级(原形设计完全一样)的设计方案确定下来的时候。意大利海军再次提出了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要求。并且很快就的到了内阁政府与国会的批准。
问题是。当时意大利“自愿”承担起了北非战场上的作战任务。并且主动出兵。在东欧战场上协助德国作战。后来又出兵法国。帮助德国建立比利牛斯山防线。结果。意大利的战争开支远远超过了其军费预算。甚至超过了国家承受能力。
在此情况下。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计划再次耽搁了下来。而意大利海军得到的。仅仅是为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经费。后来。因为“维内托”级的基础设计确实过于糟糕。改进余地不大。所以改造工作也被搁置了起来。
由此可见。意大利确实算不上强国。
按照战后比较公允的说法。意大利在战争期间。最多只算的上是同盟国集团的第四号成员国。其发挥的作用连土耳其都比不上。至少。土耳其在整个大战期间为同盟国集团提供了百分之五十五的重油。并且承担起了部分战舰的建造工作。还在大陆战争的南线战场上担负起了重任。
作为海军将领。佩皮诺本来就比那些好高骛远的陆军将领。以及政客更有战略眼光。
在他看来。意大利海军的首要任务就是保住意大利在战争期间获的的胜利果实。以此来确保国家利益。
说简单点。意大利海军就应该在地中海活动。而不是去北大西洋作战。
这一观点。与意大利海军在战争爆发前的总体战略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不然“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也不会那么可怜。
问题是。随着战争临近结束。意大利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
这裏。不的不提到另外一件事情。即帝国与德国、意大利达成的《罗马条约》。按照这份条约。帝国从西班牙撤军。德国放弃对英国的占领权。而意大利则从西班牙的梅诺卡岛撤军。同时获得进驻法国东南部地区的权力。
毫无疑问。按照这份条约。意大利明显吃亏。甚至被排除在了战后主流世界之外。
放弃梅诺卡岛。就等于放弃了在西班牙的发言权。更放弃了在地中海的发言权。随着帝国控制了直布罗陀、巴利阿里群岛、马耳他岛、亚历山大港,并且从土耳其租借了克里特岛,帝国在地中海建立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从而让意大利很难向北非的区扩张。更不可能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海。这其中。梅诺卡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意大利军人看来。这是一份非常耻辱的条约。
问题是。面对强势的帝国。以及只想确保欧洲霸权。还无力进军地中海的德国。意大利根本没有发言权。
此时。很多意大利海军军人都意识到。要想确保国家利益。缺不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要想在战后的世界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战争后期的大规模战略进攻行动。在主要战场上做出贡献。从而在谈判中的足够的砝码。让帝国承认意大利在地中海,在南部欧洲,在北部非洲的霸主的位。
也正是如此。当德国提出进军加勒比海的时候。原本并不热忱的意大利表现的格外积极。并且派出了其“当家花旦”。
由此可见。不但德国希望在战争后期多捞点好处。意大利也有同样的想法。
当时。真正看得足够远的将领却没有多大的发言权。佩皮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意大利海军最杰出的舰队司令官。从一开始。佩皮诺就坚决反对前出北大西洋。更反对去加勒比海作战。
不说别的。在佩皮诺看来。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根本就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只不过。佩皮诺只是军人。而且是没有多少政治发言权的舰队司令官。而这次作战行动又是由意大利内总理确定的。是一次政治意味非常强烈的军事行动。换句话说。意大舰队做了多少贡献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意大利海军必须出现在加勒比海地区。从而让意大利能够在处理加勒比海。乃至美洲大陆的政治决策中获得席位,拥有发言权。而不是让明帝国与德国霸占西半球。
只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了执行这次作战任务。意大利海军也算的上是殚精竭虑了。
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力差。其辅助战舰的续航力更差。如果不是帝国海军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恐怕意大利舰队根本就无法渡过辽阔的大西洋。当然。在与斯佩交流后。佩皮诺也认识到。他必须尽到一个军人的职责。去完成这次“并不艰难”的任务。当然。现在发生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过了佩皮诺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