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排在“维内托”号身后的“意大利”号不但打得更加勇猛。遭到的还击也更加猛烈。当时。美军甚至认为“意大利”号才是意大利舰队的旗舰。不然其表现为什么那么神勇呢?
在进行编队转向的时候。“意大利”号就用其重炮教训了对手。
美军主力编队的六号主力舰。即“肯塔基”号(BB94,与“衣阿华”级的第五艘,即BB69同名)正是“意大利”号的直接交战对手。
三百八十一毫米穿弹落在了“肯塔基”号的舰首。
按理说。这枚穿甲应该毫不费力的穿透没有防护的舰首。落到大海里去。实际上。穿甲弹最终在舰首的锚舱内发生爆炸。根据事后分析。很有可能是穿甲弹击中了已经收入锚舱内的主锚。或者是打中了锚链。然后发生爆炸。
因为爆炸过于猛烈。所以当时“意大利”号上的官兵还以为重创了对手。
显然。仅仅被炸掉舰首。并没有对“肯塔基”号造成太大的影响。就算爆炸点在水线以下。以“肯塔基”号的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来看。也最多使其最快航降低一到二节。更何况爆炸点在水线以上部位。且爆炸后的能量是向上释放的。并没有对舰体水线以下部位造成多大的损伤。
在二点二十分左右。就是“意大利”号刚刚完成转向之后。又一次命中了对手。
弹着点仍然在“肯塔基”号的舰首处。距离上一次命中点不到二十米。穿甲弹在进入舰体后发生爆炸。最终在“肯塔基”的舰首上开出了一个直接约莫五米。并且彻底贯穿的弹洞。
神奇的是。爆炸点上方的甲板并有完全被炸断。下方的舱室也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不得不承认,美国造舰的技术与工艺还是很先进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意大利海军配备的穿甲弹肯定在设计上有问题。
短短三分钟之内,“意大利”号在三轮齐射中就打中了对手二次。
只是。美军的还击毫不逊色。
二点二十一分。一枚从“康涅狄格”号上打来的十六英寸穿甲弹落在了“意大利”号A炮塔前端的露天甲板上。
可以说。“康涅狄格”号在这场海战中的表现相当精彩。也非常勇猛。
不幸的是。这枚砸穿了露天甲板。又击穿了水平装甲,最终还差点打穿了A炮塔前方装甲隔板的穿甲弹竟然没有爆!当时。就差到二十毫米穿甲弹就打穿装甲隔板了。如果引信能正常工作。穿甲弹发生了爆炸的话。即便无法对由加强装甲盒保护着的弹药舱构成威胁。也至少能够破坏A炮塔的液压旋转机构使A炮塔丧失作战能力。
仅仅一分钟后。“肯塔基”号就对“意大利”号还以颜色。
穿甲弹落在了高大的塔式舰桥的顶部。摧毁了火力指挥中心。溅起的碎片还导致二名了望员阵亡。最糟糕的是。穿甲弱在贯穿了火力指挥中心之后才发生爆炸。结果一块弹片打断了连接到舰桥后方的桅杆顶部上的雷达电缆线。导致“意大利”号上唯一的一部雷达失去了作用。
虽然意大利海军并没有配备先进雷达。但是失去了雷达对炮战的影响非常大。
“意大利”号的灾才刚刚开始。
在前面的炮战中。“康涅狄格”的瞄准点明显靠前导致大部分炮弹都落在了“意大利”的前方。“肯塔基”号的瞄准点则明显偏高。导致很多炮弹都越过了“意大利”号的头顶。落在了其左侧海面上。
二点二十五分。“康涅狄格”号首先校准瞄准点。
在浪费了一轮齐射之后。大概在二点二十九分的候。“康涅狄格”号用一轮齐射砸中了“意大利”二次。
二枚穿甲弹分别落在了“意大利”号的B炮塔处舰体右侧的主装甲带上以及舰体中部右侧密集部署的速射炮炮塔群的中。前者直接打穿了其厚度仅有三百五十毫米的主装甲还连续贯穿了所有的装甲隔舱。最终在撞上了弹药舱外的装甲盒之后发生爆炸。后者则在3B号速射炮下的弹药舱内发生爆炸引爆了一批小口径炮弹。
可以说。这二枚穿甲弹让“维内托”级的设计缺暴露无遗。
其垂直安装的三百五十毫米厚的主装甲根本不可能挡住十六英寸穿甲弹。防护效果甚至连“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倾斜安装的三百零五毫米厚的主装甲都比不。另外。其装甲隔舱的设计也很有问题。根本起不到多大的防护效果。
“维内托”号上副炮与速射炮的部署方式更加落后。
其四座三联装一百十二毫米副炮分别部署在B炮塔与C炮塔的两侧(这导致不得不抬高B炮塔与C炮塔的位置)。其十二座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炮塔则分别部署在战舰中部两侧,每侧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