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假途灭虢裴行俭(1 / 2)

第289章 假途灭虢裴行俭

【给二凤写信的是萨珊王朝的末代皇帝伊嗣俟。

众所周知,历史向来盛产倒霉蛋,伊嗣俟也差不多。

而且他的剧本大伙实在是太熟悉了:主少国疑,外忧内患,大权旁落。

萨珊王朝取代了安息帝国,同样也继承了安息帝国和罗马的矛盾。

就在伊嗣俟登基前,好巧不巧萨珊王朝和拜占庭的四百年战争打出了结果。

613年起,为了这场百年恩怨,双方可以说竭尽全力。

拜占庭有皇帝希拉克略亲征,并找了找了哥萨克人和西突厥作为帮手。

萨珊王朝前所未有的加了重税充实国库,并联合斯拉夫人及阿瓦尔人同攻。

最终的结果是萨珊王朝大败,政局动荡,五年换了五个皇帝,伊嗣俟是第六个。

632年即位的伊嗣俟能坐稳帝位不是因为手段多高明,而是因为信奉大食教的阿拉伯人出现了。

“这萨珊未灭时,这阿拉伯还是大食,等到尽灭萨珊后,被称白衣大食。”

此时听闻房玄龄的发问后摇头:

“我等能做的唯有肃清四方,那萨珊此时一年一国君,野心勃勃之辈怎会因万里之外一言而能合心抗敌。”

“这大食,倒是成了渔翁得利之辈。”

“如今再添三十年征战……”

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和萨珊王朝同时发起了攻击,并且在四年后就成功攻克了萨珊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伊嗣埃开始东逃。

阿史那都支很懂事,当时就选择了投降,随后裴行俭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牌将西突厥各部同谋造反的酋长召来一起抓了。

苏定方打量了李世勣两眼,忽然笑道:

……

而拜裴行俭本身名声所赐,很快就拉起来了上万人,裴行俭在西域的工作成功程度可见一斑。

鉴于西突厥曾经帮着拜占庭狂揍萨珊王朝。

“我等能有何为?”

至于光幕的调侃,李世民只能说已经习惯了,毕竟又不可能真钻光幕里去将那闻莽揍一顿。

护送新的波斯都督泥涅师前往波斯国上任。

那唐朝皇帝面对的是这萨珊的末日,他们面对的则是安息帝国的末日。

但正因为离得太远,这个距离下,无论是冲突还是合作都显得不太可能,所能做的大概也就唯有文化交流了。

李靖对这些都不参与,只是有点艳羡的感叹:

“西突厥竟也能参与这等大国征伐……”

对甘露殿众臣来说,大唐的未来他们迟早都能亲眼见证。

厅中唯有刘巴还记得一开始的目的:

“听其言,这阿拉伯人似乎皆信大食教,或是因此?”

长安到西域,这一路跋涉甚是辛苦,于是到了西州后裴行俭就迫不及待的动用人脉了。

“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至此,这场还未发生的动乱消弭于无形,西域的头人们自发在碎叶城为裴行俭勒石称功,两个造反头子也都被押送去长安表功。

“世界广袤……”

李世勣冷哼一声,自讨了个没趣。

而前面裴行俭讨要的这个泥涅师,就是卑路斯的儿子,也就是现任的波斯王。】

这个说法被李世民点头接受。

在此地镇守二十年可以说大大小小没有不服气的,都迫不及待的过来为裴行俭接风洗尘。

【从李治那儿要到泥涅师之后,裴行俭一行人就上路了。

随即略有神往:

“且看便是。”

最倒霉的应该是泥涅师,裴行俭跟着表功的队伍一起回长安了,压根不在意他。

那后世的记录还是让李世民心里痒痒的,一个天竺小国而已,就能大气不喘的直接包揽二十万人粮草!

于是这一万多人就以打猎为名,左转转西晃晃,很快就不经意到达了密谋造反的阿史那都支的营帐。

反而是这种数万里之遥的风土人情,更让他们感兴趣。

而在宴席中,西域本地人也问清楚了裴行俭的工作:

李世民则是依稀记起:

“也就是说,此时那伊嗣俟还未登基?”

随即语气充满艳羡:

“其间花费,由翼德出即可。”

裴行俭也很讲道理,他让一万多人在原地等待,然后派遣一个使者去讲道理。

从638年起的十年间,二凤连着收到了伊嗣埃四封言辞恳切的求救信,然后二凤连着婉拒了四次。

“我于长安蹉跎三十年,竟还与你齐名。”

也只能先这么猜想了。

“有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