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关,遭遇了二十余架日军轰炸机的轰炸,遭遇了105榴弹炮近十轮轰炸,就差把整个山顶化为粉糜。
可是,他的乏驴岭呢?
遭遇的却是十二门山炮和十二门野炮的轮番轰炸,没有轮次。
因为,炮击,从未有真正停止过。
从凌晨,到凌晨;从深夜,再到深夜。
哪怕就是现在,距离主阵地一公里外的马嘴梁,依旧炮声隆隆,杀声震天。
那里,已经是日军连攻两日数次折戟之后重新选择的重点突破阵地,已经厮杀一整天,算是第17师最后的机动部队师部警卫营紧急驰援马嘴梁。
他身边的警卫部队,已经没有十七师的一兵一卒,全由护送吴向萍记者来此绝地的独立营警卫排警卫班担任。
日寇的轰炸机,不是二十几架次,而是高达五十余架次。
连续两天,乏驴岭上空,尽是飞机可怕的轰鸣声。
山坡上露出的大片大片的黑色,正是航弹和炮弹的杰作,巨大的气浪将原本覆盖于其上的泥土和灰尘都卷得无影无踪,从而露出了原本应该在土层之下十几厘米处的岩石。
这样猛烈的轰炸,是赵寿山从军20余年来首次得见。
仅在乏驴岭花了两天修筑工事的第17师官兵们用什么来抵挡这可怕的炮火呢?
答案很简单,用生命。
是的,当在浅浅地表上挖掘的不过半米深的战壕无法抵挡日军炮火的时候,在炮火中侥幸余生的士兵们,会在他们的排长、连长、营长的率领下,扑下山,和日军肉搏,和日军混在一起。
就算是死,也要将自己的刺刀戳在日寇的身上。
不顾随吴向萍而来独立营特种兵的阻拦,已是华发点点的陆军中将站在阵地上,昂然而立。
他麾下的旅长、团长、营长、连长……乃至年龄不过十**才刚刚长出茸毛胡须的年轻士兵可死,他这个陆军中将又何惜此身?
赵寿山此时定然是脆弱的,如果战死在此地,或许,他不用再去面对陕西万千父老乡亲。
他从那里带走了万余儿郎,但,却不知,几人能还。
泪光闪烁中,他的目光停在枪声已寂的乏驴岭主峰南侧阵地荆浦关,在那里,他的一个团,近乎全军覆没。
在雪花山遭遇重大损失的那个主力团最后一个步兵营,主动请战,正是在那里,和日寇苦苦鏖战了整整一个下午便消耗殆尽。
而他现在所踏之主峰阵地,乃是麾下第四十七旅的阵地。
在弹尽粮绝之际,以山间之石居高临下和日寇血拼才守住。
四十七旅,不是伤亡过半,而是伤亡大半。
原本做为总预备队的补充团武器装备和其余四个步兵团相比更差几分,甚至许多官兵手里连枪都没有。
只有等着有枪的士兵战死,再拿着枪走上战场。
可是,就是这样的士兵,他们依旧在乏驴岭之北,坚守了两天,死战不退。
日本人,第一次,退缩了。
中国人一个人不怕死,他们不怕,杀了不怕死的人就好。
十个人不怕死,他们也不怕,他们的枪炮足以灭杀这些威胁。
但,百个人,千个人,万个人,乃至万万人不怕呢?
日军没想那么大的数字。
仅仅只是百余人,在明知道自己只是诱饵,将敌人引进阵地的诱饵,依旧慨然赴死,将数目远超他们的日军留在阵地上,一起化作青烟。
“中国人,都是疯子!”这是负责主攻补充团阵地日军步兵大队长电传给旅团长的原话。
连续派出三个步兵小队,却都和阵地上的中国人一起化作飞灰的日军步兵大队长首次违背军令,不愿再派一人进入看似已经不设防的中国阵地。
他们可以战死,但不能像这样被中国人用兑子的方式白白战死。
因为,他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那样从容面对死亡。
天照大神哪儿,能不去还是不去的好。
遥望着主峰阵地之侧,俯瞰着主峰阵地,立于阵地之上的赵寿山潸然泪下之余,面对着远处日军黑漆漆不见一点灯火的阵地,昂首而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