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始之前(2 / 2)

—《笑傲江湖·后记》】

越是在不宽容的严酷环境里,自由就越具有诱惑力,这是人性。自由之于灵魂,就如净水之于肉体,也许并非多多益善,但却是必不可少。

在那个江湖里,有许多人憧憬着自由,向往能够“笑傲江湖”,比较明显的是曲洋、刘正风、梅庄四友、令狐冲等人。但又不止。前朝那个老太监默默地写书,林远图默默地发财致富,东方不败躲起来绣花,都可算是一种追求自由的姿态。到了电影版的《笑傲江湖》中,连任我行这样的枭雄都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隐约有厌世归隐之意,他即兴作了一首七绝,流传颇广: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间一场醉。

有理由相信,即使狠辣如左冷禅、阴沉如岳不群,也完全有可能在某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登上封禅台与玉女,迎着凛冽的山风,远眺天地空旷,仰望星汉无极,心灵瞬间无限放大,感到一阵慵懒与轻松,有舞剑与吟咏的冲动。

当然,这种感觉短暂得几乎就像是错觉。片刻之后,左冷禅还是那个左冷禅,岳不群依然是那个岳不群。

※※※

【那些热衷于权力的人,受到心中权力欲的驱策,身不由己,去做许许多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实都是很可怜的。

—《笑傲江湖·后记》】

但是说这些人可怜,又有点矫情。沦落在那个江湖中的各色人等可顾不上去怜悯“那些热衷于权力的人”,因为他们自身的处境更值得怜悯。

谱写“笑傲江湖”的刘正风、曲洋被赶尽杀绝,阖门上下无一幸免;渴望归隐的梅庄四友要么自尽,要么服下了任我行的“三尸脑神丹”,在黑木崖上歇斯底里地高呼“圣教主一统江湖,千秋万载”;莫大先生以知识分子的睿智眼光洞悉了种种阴谋,但是他能做的唯有消极逃避,用玩世不恭的姿态苟全于乱世,以哀伤凄婉的“潇湘夜雨”寄托愤懑与绝望;即使强如东方不败,一朝心生厌倦,也被一剑穿心而死。

当脚下密布着陷阱的时候,仰望星空是非常奢侈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笑傲江湖?

这个美妙的幻想一直被憧憬,却从未被实现。那些“热衷于权力的人”要实现鸿图霸业,不仅容不得有人违忤,也容不得有人退出游戏,真正追逐这一幻想的人,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唯一成功“笑傲江湖”的,只有令狐冲与任盈盈。不过这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因为令狐冲的成功归隐并非是由于那个江湖发生了改变,而是令狐冲暗合了那个江湖的游戏规则。

这个规则就是丛林法则,唯有强者才有选择权,才可以随心所欲。所以那个江湖允许东方不败躲起来绣花,却不允许黄钟公在梅庄弹琴;允许令狐冲与任盈盈结成伉俪,却不允许曲洋与刘正风一起吹箫弹琴喝喝酒。

到了故事结尾处,令狐冲的武功已经天下无敌,拥趸遍布黑白两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令狐冲已是武林最强者,蹲踞江湖丛林食物链的最顶端。到了这个阶段,他有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事可以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也可以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在令狐冲之前,任我行、东方不败也面临过这样的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而令狐冲选择了后者。

尽管结果不同,操作机制并无不同。令狐冲拂衣而去,那是他逃得快,余下那些侮辱与被侮辱的、伤害与被伤害的,依然陷在那个江湖大泥潭里苦苦挣扎。

※※※

【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长、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

—《笑傲江湖·后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完全缺乏宽容与理性的江湖,一个彻底沦为丛林的江湖,它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

【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笑傲江湖·后记》】

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笑傲江湖》之前的那些江湖也都是尔虞我诈、步步杀机的丛林。要在这样的丛林里生存,不择手段才是合理的手段。

于是就有了这一本小书,勾勒出《笑傲江湖》之前百年的那个江湖。

本书的论证过程虽然不是出自金庸,论据却全部来自《笑傲江湖》。这些蛛丝马迹原先散落在纸页中,将它们整理出来,裁剪成文字,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件沉重的事。因为它们太不像成人的童话,而是鲜血淋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