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仿佛担心对杨敖威慑不够一般,项和又继续补充道:“大王若以臣等为贼,楚国上下皆是逆贼也,若天子不以臣等为人,臣等又如何以大王为人?”
杨敖受此威胁,顿时将满腔怨言压了回去,他还真不敢赌这伙逆贼会不会加害自己,如果不是这楚国上下太不遵守为臣之道,楚国也不至于乱到需要他去向吴王求援的地步。
就在“天子欲在襄阳驻兵十万,以除伪梁旧士族”的消息传来,楚国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从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召齐过朝议,就是相国、内史等一众重臣,也再也没有到齐过,最近几次更是只有各府衙小吏来表示了个意思。
就是这些小吏,也是一副根本没有把他堂堂楚王放在眼里的样子,今天这般状况其实也在杨敖的预料之中。
此时的杨敖可不知有多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像吴王杨毅对付豫章士族一样拿出铁血手段,反而试图通过各种妥协让步和利益交换来稳定自己的权位。
杨敖已是年近六旬之人,早年的杀伐之心早已消去无踪,受封楚王也已经使他的权位欲望得到了满足,所以一直以来他执政下的楚国都是一团和气,本来他还以此为傲,认为侄儿杨毅杀伐太重,还是太过年轻,却是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吴国更胜一筹。
杨敖不禁暗思,如果当初自己学着杨毅,趁着初至楚国,通过天子将领兵之人换成自己的亲信,然后强力掌控楚国军队,至少掌控王宫内外宿卫,如今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地步。
至于如吴国尉程武那般手持天子节钺的加持,在杨敖看来也不算不了什么,程武是凭着赫赫战功和治军之能才掌握的军队,而不是仅凭着所谓的天子节钺,若这种象征真的管用的话,那楚国上下也不会背叛这个天子亲自册封的楚王了。
面对着一脸杀气围在四周的宫门卫,杨敖也在心底暗暗埋怨起吴王杨毅来,他觉得如今自己会有此厄,肯定是吴王杨毅没有按照约定一同上奏!
早在从豫章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将谏阻襄阳驻兵的奏疏上呈长安了,然而如今天子还是把这十万大军发来了襄阳,那就只能是吴国那边出了什么动静。
如果吴王杨毅一起上奏了的话,以杨敖多年来对天子的了解,天子就算不收回成命,也会推迟行程才对,因为吴楚一同上书非但说明了形势之危,还在某种意义上暗示了吴楚联合的可能性,天子并非一意孤行之人,岂会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时候擅动刀兵?
只是这种埋怨如今也没有了作用,难道他还能突出重围去指责杨毅不成?很快杨敖就调整好了心态,心中暗暗思考起来,自己应该如何解除这次的危机。
然而杨敖还没来得及思考多久,一名小卒却突然疾步走进了大殿,只见这小卒在项和耳边说了些什么,项和的脸色便渐渐沉重起来。
杨敖正惊疑间,项和已经向大殿中的宫门卫下了令:“尔等先护送大王回寝宫去,再去吩咐膳房早晚为大王准备膳食,无本将将令,任何人不得入内惊扰大王!”
喜欢戾太子请大家收藏:()戾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