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不想让你哭(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在盘山公路上行走,上山艰难下山轻快。

上山是李翔走在前面,下山陈师傅比李翔快的多。陈师傅手里提着一只蛇皮袋,哼着小曲,晃着细长的胳膊细长的腿,走的轻快。

李翔跟上师傅没问题,麻烦的问题是,他开始思考一些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不简单的问题。在老龚手上接过了野鸡,李翔顺手就递给了师傅。他不知道师傅什么时候找到的蛇皮袋,反正有没有蛇皮袋,这个忙他不会帮。

收药农的礼物,肯定有悖于自己的职业道德。但是,不收是不是合适?收就一定是不对的吗?李翔反复考虑后,认为接下老龚的野鸡是合情的,尽管不合理。

笔者发现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摆上桌面就不好看了。

当然,如果真善美假恶丑都不摆上桌面,要你作家干嘛!

——作假?码字混稿费?

这与强盗、蟊贼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

读者的时间也是读者的生命!

可以看得出来,老龚送点土特产已经成习惯了,是家常便饭。李翔和陈师傅是第一次来,如果不吃他的饭,一点东西不拿,老龚可能会不习惯,甚至会多想。

李翔察觉到师傅表情冷淡的时候,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悟到了自己缺乏了人情味,假如继续固执己见的话。

不错,你可以不要别人的送礼,你可以固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你可以做个问心无愧的人,但是,你要开展工作,你要有人帮扶,你就要随机应变灵活多变。

陈师傅放下孩子,陪你出来工作,他会冲着一只野鸡来吗?肯定不会。他扶一把,送一程,是看得起你,你傻逼一个,人家还有以后吗?

人情日后可以礼尚往来,敲诈勒索才是道德败坏!

思想落后了,行动快不起来。想通了,李翔赶上了师傅。

“师傅,师母是哪里人?”李翔想问这个事情有好久了。他所以一直没有开口,是怕师傅和往事干杯。看见师傅难得的愉悦,机不可失,李翔的话比人先追上师傅。

陈师傅是个充满阳光的人,他有健康乐观的心态是一回事,能不能够将真实的情绪释放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那时候的人们旅游的不多,旅行结婚才刚刚兴起,就连散步的人都很少,更不用说散心。

“呵呵,安徽黟县的,我老家的。”

“你们是自己谈的,还是别人介绍的?”这是李翔的关键问题。

“呵呵,我们那时候都是家里给娶的,结婚前看都没看见过。哪里像你们现在,刘云知道你到门山来吗?”

“知道,昨天晚上跟她说了,她还想跟我一起来玩呢。”

陈师傅停下来了一会儿,“那你为何不带她来?”师傅喝了一点酒,睡了一觉,精神恢复得很好,还没有想歇一歇的意思。

“我们这不是第一次出来工作吗,怕影响不好,玩的机会以后还不多的很。”李翔一想,不对呀,怎么绕弯子绕到刘云身上了?“师母读过书吗?”

“以前男人读书的都不多,女人读书的家里都是很有钱的,嘿嘿,有钱人家的小姐会嫁给我们药房的小伙计吗?”

“师母过了有八年吗?”

“马上就是八年了。”

“你们吵过架吗?”

“吵过,经常吵,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她总是埋怨我没有用,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陈师傅觉察到了,或者估计到了李翔在打量自己。

也是,绣花枕头,你也会想看看花绣在哪里。

“我年轻的时候,哈哈,不是吹的,在街上也是排的号的美男子。歇一会,抽口烟再走。”

半山腰,但见路边有棵大树,树下有片阴凉,阴凉处有几块石头。

“不怕你后生家笑话,那时候,对我,嘿嘿,你师母是白天瞄着,晚上守着的,生怕别人来偷食了。哎,老了,老了,现在老了。”陈师傅的追忆随着他吐出来的烟,飞的很远。风光不再,甜蜜还在,美好的记忆还在。

师傅坐下来在吸烟,李翔没坐,趁着师傅吸烟的功夫,他极目远眺。

绿肥红瘦时候,江南水乡那就是一个字,美!美的壮观,美不胜收,引人入胜。

大地仿佛被铺满了崭新崭新的绿色的地毯,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就像一块块地毯上银色的花边,水塘就像镶嵌在绿茵茵的地毯上的珍珠。

拿绿色的地毯比喻江南水乡的大地,只能说有点形似;江南水乡的郁郁葱葱,她的蓬勃生机,她的神韵,只有懂得的人会心领神会。

形神兼备的比喻李翔找不到,虽然日后他也头顶着诗人的桂冠。

江山代有才人出,或许会有人找到更贴切的比喻。

江南水乡其实更像绿色的海洋,一个个被绿树环绕簇拥的村庄,有的像小岛,有的像航母,有的像巡洋舰。

李翔寻找的是巡洋舰,戴家太小,像巡洋舰。

太阳下山之前他们必须下山,李翔想晚上好好陪一陪师傅,这艘巡洋舰是让师傅体验晕晕乎乎摇摇晃晃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