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伴郎和伴娘(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习俗,顾名思义,就是风俗习惯。老百姓的习俗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

在赣东北地区,娶亲嫁女,红白喜事,都有早上吃麻芝的风俗。

九十年代以前,操办喜事的人家,头一天晚上会根据客人的多少,先把糯米浸起来。

第二天,天没亮,主人就要蒸糯米了。

天刚蒙蒙亮,事先通知了的,年轻力壮的亲友,便开始打麻芝了。

打麻芝一般要五六个人以上,将蒸熟透了的糯米,倒进石臼里面,熟练的那个人负责牵麻芝、翻麻芝,也是一线的指挥员,另外几个人则两个人一组,轮流挥舞大木锤你一下我一下打起来。

有力气的男人打起麻芝来,那是“通,通”作响,一下一下打到了底;差劲一点的打在面上,打下去的声音是“啪、啪”的。

打麻芝是个力气活,吃了麻芝的人耐饿,能干力气活。

现在的年轻人不干了力气活,吃不吃麻芝无所谓了。

读大学的越来越多了,写写字的力气活很多人不愿意干了,让电脑干了。

以前说到读书离不开写字。时代不同了,现在写不写字无所谓了。

十个大学生中,几乎有九个八个,写的汉字,跟外国人差不多了。注意,这个外国人还不能是学汉语专业的。如果人家是学汉语专业的,你还不好意思跟人家比,因为你自己都会怕丢人。

八十年代打麻芝,吃麻芝,人们津津乐道;九十年代以后,去办喜事的人家吃早饭的,越来越少了,打麻芝的渐渐也少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吃喜酒早上还有麻芝吃,不过你吃的麻芝,已经不是人工打的,是机器加工的,你基本上看不到打麻芝的了。

刘小平吃了麻芝,脑袋会更清醒,赶紧回家看书,老头子今天也放假。

李翔吃了麻芝,会跟自己较劲,会想一些别人都认为是稀奇古怪的和我们不相干的事情。

甘新建吃了麻芝,更有劲道了。他跟叶建华理论了,叫了吃麻芝的客人评理了,看见叶建华的爷爷过来了,他又想再说道说道。

老人明白甘新建的意思,趁着甘新建开口之前,他先同李翔打招呼了。“强崽,你比华仂要大一点,要劝劝华仂。”

老人的话还没有落地,甘新建抢过去了,“我比李翔还要大几天。”

“那就好,你们一起说说,不要愁眉苦脸的,到了女方家里,别人会觉得他没礼貌、不懂事的。”老人看着李翔,“你平时也要多担待一点,从小没有人疼他,我就尽量惯着他,因此他总是觉得比别人可怜,不公平,他不知道别人的艰苦呀。”

看见老人白发苍苍,欲说还休,李翔的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苦,有谁比老人更苦吗?丧妻失子,儿媳改嫁,爷孙两个相依为命,他是爷爷,从叶建华三岁开始,还要即当爹又当娘,个中酸苦谁能体会?

“我们也一样不懂事的。您放心,没事的。”李翔诚诚恳恳地说。

“等一下你去了,女方家里如果临时提一些要求,你要帮忙说说,不要搞得太晚过来,客人要等到你们来了才开席的。”老人交代道。

李翔点头答应了。李翔不到四十岁的时候,被单位领导誉为“叔公、伯公”协会主席,可想而知他参加了多少次迎亲的队伍。

当时他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参加婚礼,更是第一次成为男方迎亲的代表之一,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他不能不答应老人的要求,尽力而为吧。

“你看见介绍人来了没有?”老人有点着急。

李翔忙安慰老人,“我来了之后,没看见她来。她昨天跟我说了,会早一点过来的,不要急。我到外面去看看。”李翔奇怪了,洪江兰为什么出尔反尔?

到了十点半,洪江兰还没有来,李翔跟叶建华说,“你是不是去她家里看一看?”

“不去。她不是看见我烦吗?不管她,我们准备动身吧。不要说她不来,就是黄彩莲不来,我也无所谓。”叶建华脸色还是阴沉沉的,不好看,不过基本上心平气和了。只是声音里面有点苦。

李翔心里暗暗着急,心里说,洪江兰哪洪江兰,你不至于那么绝情吧?一个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的女强人,不至于糊涂一时吧?

李翔绝对相信叶建华说,黄彩莲来不来,他无所谓是真心话。但是,李翔清楚,你洪江兰不来,叶建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