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值得么?(1 / 1)

逆水行周 米糕羊 1548 字 2023-01-18

午后,宇文明告退,因为天子今日起来得较晚,不打算午休,所以他留下儿子宇文理陪着说话,自己向着行宫外走去,虽然有侍卫前方带路,其实他闭着眼睛都能走出去,因为这里原本就是他的府邸。天子驾临安陆,急切间营造行宫根本来不及,即是臣子又是宗亲的宇文明,在自己府里招待天子理所当然,而为了郑重其事,他一家搬到别处暂住,腾出府邸作为行宫给天子下榻。这样做,并没什么不合适,宇文明要用以身作则的方式,让大家知道该如何表达对天子的恭敬之情。离开行宫,宇文明坐上马车向官署前进,作为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他要做处理的事务有很多,如今局势紧张,不是优哉游哉的时候。马车行驶在青石板路面上,车身有些许颠簸,宇文明单手枕着头,闭目养神,天子方才问他何时派兵解悬瓠之围,虽然说了要待时机合适,但何时才算“时机合适”,可就有得琢磨了。不是宇文明不想救弟弟宇文温,而是宇文温用飞鸽传书简略说明战况时,特地提醒说要提防敌军“围城打援”,所以,光急没有用。宇文氏和尉迟氏,始终都是要决裂的,只是杞王父子三人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宇文明知道若不是己方应对得当,此次此刻,安陆恐怕已经易主了。而若是没有宇文温的出色表现,奇迹般击败五路南犯大别山五关的敌军,随后孤注一掷长途奔袭豫州州治悬瓠得手,局势可不乐观。宇文温袭击悬瓠得手,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解了方城之围,更关键的是为山南各地完成秋收争取到了时间,宇文明可不会浪费这么宝贵的机会。秋粮入库,荆州门户守住了,山南各地人心稳定了许多,但这只是开始,因为局势依旧严峻,摆在宇文明面前的是一团乱麻,如果有可能,他真想拔刀来个“快刀斩乱麻”。然而这不行,事情还得一件件分别处理,而己方出击悬瓠所收获的不光是方城之围解除,还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宇文温在悬瓠,居然遇到了据传已经伤重不治的“先帝”宇文乾铿,这可是一件意料之外的好消息,有助于改善宇文氏目前面临的不利处境。宇文明想得明白,机会已经来到面前,必须牢牢抓住,才能使得局势大为改观。尉迟氏实力雄厚,宇文氏要与之抗衡,除了要有能打胜仗的军队,还得有大义名分,可在宇文温进入悬瓠之前,宇文氏这边是落于下风。之前,天子遇刺伤重不治,丞相尉迟惇拥立新君,以讨伐弑君逆贼的名义,率先派兵进攻关中、山南,局势对于杞王一方极为不妙,即便军事上顶住了对方的猛攻,政治上却很尴尬。天下人会认为,天子在邺城,杞王父子三人抗拒朝廷大军,是逆贼。大义名分,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鸡肋,宇文明想得很明白,他们父子三人代表着宇文氏,但是身边没有天子,大义名分上就压不过尉迟惇。没有大义名分,他们就没办法拉拢中间势力,父子三人经营山南地区多年,这种情况不明显,但对于关中地区来说,有没有大义名分就很重要。关中,是周国的龙兴之地,周国许多权贵、官宦人家的根基就在关中,更别说关中、陇右许多豪族也是周国的根基。时值宇文氏危急存亡之秋,只有杞王能够扛起宇文氏的大旗,而要想拉拢关陇的各方人士,光给好处还不够,因为杞王能给的,蜀王一样能给。而尉迟氏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两家相争,宇文氏获胜的前景基本上不被人看好,那么要拉拢关中、陇右的豪族、权贵们,就得靠大义名分来帮忙。九年前天元皇帝暴毙,杨坚篡权,蜀国公尉迟迥于邺城起兵反杨,拥立宗室、赵王幼子宇文乾铿为帝,借此与杨坚分庭抗礼,虽然实际上尉迟迥靠的是军队,但有了宇文乾铿这个招幌,还是颇有助力的。在邺城另立朝廷,直接了当的告诉观望者,投奔“新”朝,加官进爵,前途无量。那么现在,杞王能这样做么?甚至可以不用立幼帝,自己便能直接称帝,和蜀王尉迟惇所立皇帝分庭抗礼。考虑到人心,这样做没用,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对于关陇的各方人士来说,向杞王臣服,和向蜀王臣服有什么区别?蜀王胜算那么明显,何苦冒着极大风险投到杞王这边?值得么?不值得!尤其以那些年纪比杞王大的官员来说,大家原本是同僚,杞王还是后辈,如今称帝了,凭什么要他们称臣,蜀王可比杞王厉害得多。年纪、资历,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臣服,也得臣服强者,即便周国分裂成东西周,关陇各势力投靠蜀王所能获得的好处,要比投靠杞王所能获得的好处多。即便杞王稳住了关中、山南,那么对于中间势力来说,做内应引蜀王大军入关中所获得的收益,也比协助杞王抵抗蜀王所得收益要多,至少看上去是这样。宇文氏和尉迟氏决裂,关中人心必然不稳,这是坐镇关中的杞王所担心之事,也是杞王世子宇文明、西阳王宇文温担心的事情,必须想办法解决。之前,为了在迟早到来的决裂中,尽可能消除关中地区的隐患,他们父子三人曾有过秘议,做出一个决定:一旦东西战事爆发,那么至少开战初期的前几年,杞王决不能称帝。无论如何,都要以清君侧之名,号召关中各势力聚集在清君侧的大旗下,抵抗尉迟惇派来的大军,而一旦杞王忍不住称帝,会适得其反,因为他们给不了那么多利益来收买关陇地区各方人士。只能如同太祖文皇帝那样,先通过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关中、山南站稳脚跟,然后慢慢拉拢、分化各方势力,待得时机成熟,再走出那一步。这是杞王父子三人的共识,是以天子被尉迟惇控制为前提做出的决定,可当“先帝”来到山南之后,局势就不同了。宇文明知道,有宇文乾铿在,己方的策略必须立刻做出调整,但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关中、山南各地官员都知道“先帝没有事,来到安陆了!”宇文乾铿活着,那就证明尉迟惇所拥立的新帝是伪帝,而对方的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之举,虽然尉迟惇可以指责身在山南的宇文乾铿是假的,但对于关陇人士来说,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在杞王击退蜀王军队进攻、关中和山南完好的前提下,他们投奔天子宇文乾铿,比投奔蜀王所能获得的利益要大。以勤王尽忠的名义,聚集在天子身边,不需要向杞王臣服,建功之后是天子封赏,不需要看杞王脸色,若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岂不比投到蜀王那里吃残羹剩饭要好?或者更进一步,把杞王挤掉,把持朝廷大权,岂不美哉?甚至还可以苦心经营,最后行王霸之事,受禅称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不可能!这就是最有吸引力的利益,足以吸引那些有野心、有想法的人,放弃投靠尉迟氏的想法转而投向宇文氏,只有这种最直接的诱惑,才能取代各种让利,让关陇各地豪族及官宦人士,有强烈的利益需求,站在宇文氏这边。而越早让这些人知道天子驾临安陆,就越早能让对方下定决心。所以当宇文温飞鸽传书告诉宇文明,在悬瓠遇到天子时,宇文明就飞鸽传书将消息送到长安,让父亲心中有数。而当天子进入山南地界时,宇文明马上派出驿使,以日行六百里的速度将好消息送往长安,想来再过一段时间,关中的局面必然大有改观。所以,宇文温如今在悬瓠苦苦支撑,虽然风险很大,但完全值得,而宇文明绝不会让弟弟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就这么从手中溜掉。马车缓缓停下,抵达官署正门,宇文明下车后大步流星向着门内走去,气势已经和方才不一样。抛去家族立场,宇文明不觉得尉迟惇如今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对,故蜀王力挽狂澜,光复大周江山,在将个人声誉提升到极点的同时,也让尉迟家族骑虎难下。尉迟惇作为家主,不走出这一步,尉迟氏迟早被灭门。天子和权臣,已经不能共存,对于蜀王尉迟惇来说是这样。以后,对于杞王宇文亮来说,也是这样!宇文明不久前委婉劝谏,让宇文乾铿放弃了尽早前往长安的念头,宇文明之所以如此行事,是因为关中战事未见分晓,不能让杞王分心太多。此时宇文乾铿若前往长安,极其不利于他们父子控制对方。宇文明已经下定决心,天子,必须由宗室来控制,而他绝不会让当年叔祖满门抄斩的往事再度重演,也绝不会在功成名就之后,做一个闲散宗室藩王。那样的话,他们父子三人的辛苦付出根本就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