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名声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是因为李家族学搞得好,教的好,不光出了有功名的学子,而且没功名的也拿得出手,有一技之长,读书认字算术有手艺,走到哪都出彩,这才是关键。
孩子们都要回族学读书,不许在外游荡,外头的私塾其实不如村里的族学,都四散各个角落不利于孩子们团结一心,凝聚力就少了许多。
秀娘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最后才跟大嫂说了,“我和你交代的事你记得不?”
“记得,出门见到官夫人听玉兰和清儿指挥,当面不问不懂回家再问缘由,不懂的就听儿子儿媳妇的,不乱做主不能随便下承诺,疼儿媳妇就是疼儿子。”
大嫂一本正经学舌,这是秀娘给的交代。
玉兰忍不住笑了,满脸感激的望着二位长辈。
“你放心回家吧,等靖哥来了,我就回去了,我早想回家,不想待了,我还回酒馆做厨娘去,这斗心眼子太累了,我乐意回家伺候公婆给你做饭。”
大嫂早就烦透了,不乐意和这些人弯弯绕绕,说话都绕着圈走,不直说,烦死了。
“好,你再坚持一年,我把靖哥给你送来。”
“把他俩口子一起送来,我就回家了。”
大嫂早想撇下丈夫回家乡,主要是他们都这个岁数了,分开也不怕啥,但年轻夫妻不行,分开就容易出问题。
“嗯,明年把靖哥送来,我也想回家,这头也差不多利索了,靖哥两口子来也能张罗齐整,让我回家吧,我想家了。”
李茂也对着秀娘恳求,不想待了,就想回家乡。
“好,知道了。”
秀娘笑了笑。
全都交代安顿好,才坐船回家了,还带了亲戚送的礼物,以及各家各户给下的订单,算是满载而归。
回家后先给族里把订单交代清楚,然后把礼物给大家伙分一分。
族老们重新安排了人和事去京城轮换,年轻一辈的也到岁数了,可以单独放出去闯荡,还是按照老带新的原则,带着年轻一辈去京城江南广东那头闯荡学本事,日渐独当一面。
靖哥要把村里事安顿妥当,等明年弄完才能去京城。
织作坊这头也要调几个熟手去京城绣楼做事,江南丝织纺已经能给织作坊供应八成的生丝熟丝,占据了主动地位,这次绣楼开张,也是有强大后盾,自家供应原料,不怕什么。
族人现在对秀娘是十分服气的,百依百顺,指哪打哪,以往决定都证明了听秀娘的准没错。
秀娘在家休息了几日又去族学教书,再织作坊教徒弟,自己继续织那副拱寿图,估计年底能完成吧,届时先送去京城绣楼撑场子。
清儿和英子也先后织了小幅的炕屏桌屏,先一步送去绣楼给撑门面。
本来要算钱给她俩的,但姐妹俩说啥都不要钱,一分都不要,英子都和李严急眼了,她嫁妆里可是有族人全族给填的产业呢,说了给钱就不给绣楼了。
俩孩子真心实意替宗族撑门面,李严也觉着窝心,说是织作纺绣娘织的,没提她俩名字,怕夫家不乐意。
不过谢家和卢家却啥也没说,没提这茬,也是不在意的意思,没人喜欢忘恩负义的东西,只要面上能过得去就无所谓,这不影响姑娘名声,女红好反而能抬举姑娘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