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了偷(2 / 2)

女监管教 隔壁小王 1970 字 2022-12-14

听卫婷婷说到这里,我心头一震。

八十年代的本科,论起来比现在的博士生也金贵。

那个时候国家拿她们当成国家的财富,直接分配不说,只要不是犯了大错误,很可能提拔提拔就是了不起的人物。

但在那么优厚的待遇面前,王玉兰怎么就落到偷窃呢?

带着疑问,我问苏科长这王玉兰到底是个什么人。

苏科长微微叹息一声,给我讲出了王玉兰的身世。

原来,这个王玉兰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人。

最早在东洲省落户,成为了一命国企职工。后来通过自身努力成了一名国企中层领导。

但前几年效益滑坡,企业进入艰难,混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王玉兰的生活开始变的拮据不堪。而上苍跟人间一样混沌,总喜欢搞祸不单行的悲喜剧。

正是从那个时间起,王玉兰的老公和孩子同时生病了。

山穷水尽的时候,别指望会有春暖花开。雪上加霜的事,倒是不用盼就会姗姗到来。

王玉兰为了给老公和孩子治病,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了,并且还背负了不少的外债。

上班领不到工资,而老公的医保又有限,再加上孩子也得看病,王玉兰几乎要绝望了。

就在那个当口,她们的单位发布消息要改制。

这一下有引燃了王玉兰生的希望。

她们盘算着,只要单位改制,她们就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安置费。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安心看病,也就保住了一家人的命。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单位改制在最后变了样,原本希望能拿到一大笔安置费的他们,到头来到手的却少的可怜。

生活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王玉兰的丈夫主动停了药,只希望把钱省下来给儿子看病。

后来,她的老公死了,王玉兰也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身边还有儿子在,她继续坚持下来。

没过多久,她实在也拿不出钱来给儿子看病了,她就想到了偷。

从来没干过这种事情的她,哪里是做贼的料。

只是第一次出手,就被人抓个正着,当场扭送警局,后来考虑她的情况特殊,并且偷盗金额不大,才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听苏科长很清楚的讲完王玉兰的事情,我忽然想起在学院时听到的那个案例。

当时那件事传播的纷纷扬扬,我还依稀记得当时事件的大概。

扭头看着苏科长,我皱着眉头问:“苏科长,你说的这个王玉兰,她们以前那个改制的单位,是不是叫红星机修场啊?”

苏科长的眼睛一下亮起来:“咦,你怎么知道的?”

通过苏科长的口气,现在能确定这个王玉兰就是个案例里面的人了。

我狠狠的咬了咬牙,看着她俩说:“你们只是为王玉兰的遭遇感到惋惜,那你们知道当时她们为什么没有拿到足额的安置费么?”

“为什么啊?”

苏科长和卫婷婷都引起了好奇,她俩直眼看着我,等着我给她俩解开其中的原委。

我看着她俩叹了口气,看来她们在这高墙内,已经太长时间没有跟外界接触,该传播来的信息到这里也被隔绝了。

在几年以前,这个消息在当地闹的还是挺大的。

事后虽然没有大范围的传播开来,但也引起了上层的重视。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大不良的影响。

深究当时事件的起因,是当时红星机修场所在的辖区一位女副区长。

当时的传言是,这位当职的女副区长直接插手了红星机修场的改制,并且与不法分子勾结,在征收机修场土地过程中,虚构了机修场原来土地使用权转移,从中骗取套现征地款三个亿。

我隐约记得,当时在讲解案例的时候,那个女副区长叫萧菱。

当时在王玉兰的单位改制时,萧菱就及时进驻,一手安排了整个场区的资产评估。

后来,给出的评估是资不抵债,已经成了不可挽回的负债不良资产。欠外债达到四千六百万,而资产处置后,价值只有两千万不到。

事件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很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洲源控股,只花了不到一千万,就把红星机修场打包买断了。

这点钱不但买走了机修场所有的技术,连同地皮也一起收走了。

但后来有人算过一笔账,说只是机修场的地皮收益都要超过十个亿。

仅仅是在资产评估和洲源控股的进驻上,萧菱就进账达到两个多亿。这些钱,当然也不会全部落入她一个人的口袋,据说在这个事情操作的时候,就有好多人签订了一份资产再分配协议。

其实所谓的资产再分配,不过是一份分赃协议。

真是让人纳闷了,这些盗取国家资产的家伙,到底是怎么闷着良心,在那协议上写下的名字。(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