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春寒(六)(2 / 2)

普天之下 肖申克117 2540 字 6个月前

“外臣赞成中书令大人与左丞相大人所言。”乌古孙仲端道,“今贵我两朝盟约已订,两朝东西相望,共同进退,此乃天下子民所望,天下大安指日可待也!”

“苟大人来自大宋国,你对辛卯年蒙古人犯蜀地,有何看法?”赵诚又问苟梦玉道。

“蒙鞑犯我疆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关外五州及蜀地沔州、兴元等地皆生灵涂炭,罪恶滔天。”苟梦玉道,“今贵军屯集关外,国主莫不是欲效仿蒙古人,再入我境内杀掠一番?”

“哪里、哪里!”赵诚连连摆摆手道,“我大秦国与金国约为兄弟之国,共同进退,乃外敌所逼不得以而为之。金主遣信使对孤说,贵朝欠金国积年岁币,屡次催交贵朝仍不肯偿清所欠款项。此事乃贵朝理亏在先,怎能怨得了别人?”

乌古孙仲端连忙附和道:“国主圣明!”

苟梦玉见赵诚有与金国站在一起的意思,正欲反驳,身边的钱佑怒斥道:“国主此言差矣,嘉定年间的和约本就是妄加之约,我朝民脂民膏岂能随便授人。昔日之金人亦不过是今日之蒙鞑,无异于五十步笑一百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今我朝……”

苟梦玉见这位太学生“仗义执言”,虽勇气与忠心可嘉,但好心却容易办成坏事,连忙扯住钱佑地长衫,将他扯坐到席上。

“昔日蒙鞑南侵,贵国迁都汴梁,占我旧都,我朝彼时因槽渠干涸,运输不便,故暂时无法输币履约。然嘉定年间贵国乘蒙鞑退师之后,以为外敌已不足为患。便肆意南侵我朝以示余勇,此等卑劣之迹,何以让我朝接续旧约?”苟梦玉道,“贵国南侵因我朝将士地奋勇反击,终落败而回,故旧约已自行作废,何来岁币之说?”

苟梦玉这意思是说金国既然奈何不了我,我为何还要给你好处?大宋国上下眼下已经不将金国放在眼里。只是新兴的秦国在一旁虎视眈眈,让宋国不敢轻视,畏首畏尾。

“哼,我朝纵有诸般不是,那也是陈年旧事了。”乌古孙仲端针锋相对道,“但金宋两国盟约白纸黑字,一清二楚,莫不成贵朝士大夫均是忘恩负义之辈?令世人耻笑!”

苟梦玉等宋人听了这话。立刻怒发冲冠,欲与金国人理论。赵诚看这两人又要有争吵的迹象,连忙打圆场,装作十分公正地说道:“要孤看,金宋两国当年虽有生死之仇。然时过境迁,若还是追究当年的旧事,怕是永无宁日。嘉定年间的旧约,虽是因宋国北伐战败而起。但所约定之条款也过于苛刻,不如废去。”

“外臣斗胆相问,秦、金两国去年冬月所签之盟约怕也有些苛刻吗?”乌古孙仲端反问道。

正如宋人将岁币或伯侄称呼视作奇耻大辱一样,如今金国朝廷也将与秦国所签条约视作是奇耻大辱。

“哈哈。”赵诚大笑,似乎对乌古孙仲端这挑衅的话不以为意,“孤若是将兄弟之国,改为伯侄之国那又该如何?”

赵诚脸上地笑意嘎然而止,将从不离身地长刀拔出。手起刀落,“呛”地一声,将御案的一角砍去。满殿惊惧,落针可见。

“外臣不敢触犯上国天威!”乌古孙仲端脸色苍白,伏地哀求道。

“哼,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尔等欲私斗,徒让强敌渔利?今天下大势。合则三利。分则三败,不过远近可期罢了。”赵诚喝道。“金宋两国若是互攻,则如今日之案,孤必亲率大军先灭其全国!”

赵诚长身而起,怒视着左右众宾客,众人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赵诚很满意这个结果,放缓语气道:“金宋两国之怨由来已久,互不相让,宋国以为旧约乃奇耻大辱,欲废去。而金国以为宋国不守盟约,失信在先,也极有道理。如今金国国力已衰,又筹不齐付我朝地银子,这也是实情。”

“国主明鉴!”乌古孙仲端与苟梦玉连忙附和道。

“孤想到了一个良策,保管金、宋及我朝皆大欢喜。”赵诚道,“又不伤三国和气。”

“请国主降谕!”乌古孙仲端与苟梦玉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知赵诚打着什么主意,齐声问道。

“金宋两国旧约即刻废去,宋国不再以伯父尊称金国,也不必付给金国岁币。”赵诚见乌古孙仲端脸色变了,接着道,“金主答应孤的一百万两银子孤也可以不要,但岁币要加倍。”

两位使者面色一喜,赵诚却又补充道:“宋国先前所欠的岁币,尽可押解至我朝,充作我朝军费。”

“岂有此理!”苟梦玉脸色又一次铁青,他觉得赵诚这是讹诈。

“金宋两国旧约,至今已经多少年了?”赵诚却装作没有看到。

“回国主,若是从燕京第一次被蒙古军围城时算起,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王敬诚微微一笑,“就是从嘉定十年金宋战事又起时算起,亦有十六个年头。”

“那就算十年吧。”赵诚道,“孤只要十年所欠地岁币,况且我朝将独自与蒙古作战,金、宋两国俱享太平,免了刀箭之灾,我朝难道不应该得到补偿吗?如此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国主妙策,我朝陛下定会鼎立相助。”乌古孙仲端见赵诚提出地这个办法解决了金国的一个大难题,连忙表明自己的立场。

苟梦玉无权替自己皇帝答应,但是他心中盘算着其中利害得失。由不得他不仔细考虑,秦金两国已经站在了一起,而赵诚地这个办法已经是相当优惠了,尽管那个耻辱性条约本就不应该存在,瞧赵诚的意思似乎还有商量的余地。苟梦玉不得不佩服赵诚的生财之道,而且听上去赵诚好像解决了一个一直压在宋国君臣头上的耻辱性盟约,对宋国有天大地恩情似的。

“此等大事,外臣需禀明我朝陛下及宰臣们,才可答覆国主。”苟梦玉沉吟道。

“无妨,苟大人不如暂留中兴府,派一个信使骑快马将孤的意思禀报给贵国皇帝,待贵国君臣商量出一个大致地主张来,秦宋两国即可再议!”赵诚不待苟梦玉答应与否,又一次高举起酒杯,爽朗地道,“满饮!”

赵诚心情很不错,他并不相信宋国会轻易地答应这个有些强人所难的条件,不过自己既然开出了价码,就允许宋国讨价还价,只要让自己满意就行,并且不要拖得太久。

做生意能做到这个份上,赵诚死也瞑目了。

注①:引自叶坦蒋松岩《宋辽夏金元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