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风雨欲来(2 / 2)

奇门 骠骑 1822 字 2022-12-20

如果说,上海是有钱人的天堂的话,那么和平饭店就是衡量你有没有资格进入天堂的唯一象征。

关于这家店,民间一直传说:多年前,有个杀人魔头一口气连杀了两百多个黑帮人马,画地为界,插刀石上,开了“和平饭店”。自此江湖有规矩,不论任何人,闯了任何祸,跑得到和平饭店内,任何帮会都不得到此寻仇杀人。

尽管是个传说,但它却迎合了大多数人的赌徒心理。越是不可信,越有人爱传爱信,传来传去,和平饭店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不管是江湖大佬,还是政府要员,来人待客必选此店。

而在饭店对面,一间不起眼的民房里,一个日本人正端坐桌前,上面摆着一张棋盘,四角星位已交错放上了黑白两枚座子。

此人名叫田中左卫门,早稻田、帝国大学双经济硕士。他的公开身份,是日本朝日新闻著名记者,但为人所不知的是,他还有一个身份——日本陆军宪兵特务机关特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间谍。

中国人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本人不这样,他们一贯的做法是兵马未动,间谍先行,“先谋而后动”。

从1872年开始,就有一批批日本间谍前仆后继开赴清国秘密潜伏,当时的参谋本部总参谋长山县有朋亲自抓对清国的间谍工作。从参谋本部里,山县有朋挑选了12名机灵的军官,乔装后潜入清国。这12人后来向参谋本部提交了著名的《与清国斗争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他们提出:派北路大军迫使清国签订求和条约,这也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对清作战战略方案。

并且专门培训对清国间谍的学校成立了,这个学校由参谋本部清国课专管,为间谍工作集中提供人才。在这所学校里,招收的日本学生留着辫子,学汉语,身穿长袍马褂,打扮成清国人。清国课和间谍学校也一直注意发现和培养间谍天才,他们知道,一个天才级别的间谍,抵得上一支间谍队伍。

很快,一位叫荒尾精的天才引起了参谋本部的注意。

插播一段广告:在如今的日本黑道界,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所有黑道人物都如雷贯耳的,在提到他的名字时,老大们要用半鞠躬的方式表示尊敬,他就是日本近代第一个极端右翼团体——黑龙会(玄洋社)的创办人头山满。头山满是一个神秘人物,却被当时的日本黑道各派尊为“共主”。当年,每当各路黑道老大表达对他的尊敬时,他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荒尾精的崇拜者。”

而这个荒尾精,简直就是专为成为一个间谍大师而生的。

1859年,在名古屋的一个武士之家,荒尾精出生了。他成长过程中正赶上睦仁集团清洗武士,于是家道衰落。一名东京的警察收留了四处飘零的荒尾精,供他去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时,很多人希望去欧洲留学,荒尾精却表示,他只想去一个地方:清国。

荒尾精的特立独行引起了当时陆军大臣大山岩的注意,特意找他询问,荒尾精回答:“大家都去欧洲而置清国于不顾,我才想到清国去。日本应该担当起振兴亚洲之梦,先略取清国,施仁政,以图复兴亚细亚!”

这就是黑龙会头目头山满与荒尾精的精神信仰——大亚细亚主义。有此信仰的日本人认为,欧洲人(白种人)正在疯狂掠夺黄种人的世界(亚洲),视黄种人为“黄 祸”,所以黄种人必须振兴亚细亚进行抵抗。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再造一个强大的中华。如何实现?途径就是由日本人来统治中华,实现“大东亚共荣”。

经大山岩的推荐,当时副总参谋长川上操六很快喜欢上了荒尾精,并把他调往参谋本部清国课。川上操六对荒尾精的器重是无以复加的,荒尾精不仅可以破例接触各种与清国有关的机密文件,还被允许可以随时去找川上操六交谈。而事实也很快证明,川上操六对荒尾精的期望并不是白费的。

经过在清国课的历练后,川上操六认为荒尾精这把宝剑可以出鞘了。在川上操六的亲自安排下,荒尾精来到上海潜伏。在这里,他首先理清了在华日本浪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以一家叫“乐善堂”的眼药水公司作掩护,将这些浪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派驻到汉口等地,暗地进行间谍活动。

在这家“公司”里,荒尾精把所有人员分为“内员”和“外员”,“内员”包括平时在乐善堂上班的会计、文案、店员等,基本是正常的“公司职员”,而“外员”是一线间谍,无论任何情况,内外员都不得直接接触,保证绝对的秘密和安全。

在内部,乐善堂称“我党”而不是“我公司”,在它的党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党目的既极重大,故任务最重,同志们宜深谋远虑,珍重踪迹行动,必须万无一失,乘机敏断,以达目的。”

对于一线间谍人员,荒尾精又将他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建立自民会”——也就是策反清国人。荒尾精规定,有几类清国人是重点的策反对象,比如“有志于拯救全人类、振兴东亚、改造清国恢复中华的君子”,以及“企图颠覆征服政府或企图起兵割据一方的豪杰、豪族、长者、侠客、富者”等等。如果在这些人身上有以下其中一条或几条则不能成为策反对象,包括品行不端、不讲诚信、爱财如命、见利忘义、见危图安。最后一条比较有意思:长相猥琐……

喜欢奇门请大家收藏:奇门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