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冈瑟·吕特宴斯(2 / 2)

就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日本舰队的胜利似乎已经唾手可得的。

在“伍尔斯”的舰桥上,冈瑟·吕特宴斯却是信心十足的,原因无他,舰桥上那部“鹰眼IIA”是德国海军目前最大的技术优势。早在皇家海军学院进修的时候,吕特宴斯就全面了解了这种新式战舰上的每一个技术亮点,那时他做梦都想着指挥这样一艘划时代的主力舰,如今终于美梦成真了,而且还有了一块不错的“试金石”!

45分钟之后,隆隆炮声打破了海面上长久以来的寂静,当德国登陆船队东北方的两支舰队还在进行追逐游戏的时候,战斗却令人意外的在船队东南方打响了。

率先开火的既不是拥有世界上最强舰炮——45倍径410毫米舰炮的“爱宕”号,也不是拥有45倍径356毫米炮的“金刚”号,而是德国战列巡洋舰“伍尔斯”号的6门45倍径343毫米前主炮!

2.5万码,超视界炮击,距离目标不足500码的误差,这就是“鹰眼IIA”的作用,相比之下,两艘日本战列巡洋舰的最大射程虽然也能达到2.5万码,但是在没有校射机观测弹着点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如此距离的超视界炮击只会是差之千里!

在两艘日本战列巡洋舰能够准确还击之前,“伍尔斯”号前甲板上那6门呈三联装方式配置的343毫米炮在雷达的指引下以每分钟1.5发的射速向远处射击,炮弹越过空旷的海面落到距离日本舰队越来越近的地方。在第6轮射击的时候,德舰发射的炮弹终于是击中了日本重巡洋舰“妙高”号。将近半吨重的炮弹当即在那艘不走运的巡洋舰甲板上砸出一个大洞,随之而来的巨大爆炸几乎让“妙高”号一次性报废,冲天大火顿时映亮了夜空。

刚刚进入突击状态便遭此当头一棒,在日本官兵看来,突袭的意义早已荡然无存,对方的“可怕战舰”更是厉害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伍尔斯”号的两座前主炮塔里,扬弹机正迅速将一枚枚穿甲弹以及发射药包从底层弹药库中提取上来,炮手们则迅速但不慌乱的使用半自动器械将一枚枚炮弹与相应的弹药包送入炮膛。经过德英、德美战争的锤炼之后,德国海军拥有的不仅仅是一大批经验丰富、勇敢顽强的水兵,各船厂的战舰设计师们也在不断从实战中吸取经验,原本就领先于各国的德国水面舰艇构造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伍尔斯”号可谓是这些技术的精华所在——拥有防焰格扉和注水装置的弹药库通道设计使得炮塔即便是被对方炮弹直接击中,大火也不会蔓延到底层弹药库,这样一来也就大大减小了战舰因为弹药库殉爆而带来的致命威胁。

此外,三联装炮塔除了减小弹着点散布、提高火力密度的优点之外,更能够让设计师们在相同重量下增加炮塔外壁的装甲厚度,根据德美海战中的经验,恺撒·菲特列三世级战列舰和勃兰登堡级战列巡洋舰特别加强了炮塔顶部装甲,因为双方主力舰越来越倾向于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炮战,这种情况下炮弹往往以15到25度的大角度从上空飞来,摧毁旧式无畏战列舰无防御或属于次防御的水平装甲和炮塔顶部装甲,贯通至舰体内部爆炸,北海之战中有好几艘英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就是这样沉没的。

对于这些新特点和新技术,日本的造船专家们虽然也一直在密切关注,但碍于财政上的限制,日本海军根本无法像德国人那样不断更新自己的主力舰,当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全部退出现役的时候,同时代的日本扶桑级战列舰和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却仍旧是日本海军的一线主力舰。

对于这些设计早已过时的战舰,日本船舶专家们所能做的就是像补锅匠一样不断修修补补。

2月27日凌晨1时14分,在一声响彻海面的爆炸声之后,日本超级战列巡洋舰“爱宕”那高大而漂亮的舰桥出现了一个直径数米的大窟窿,滚滚浓烟和熊熊火焰不断从破口涌出,指挥塔内的高级军官们生死不明,舰上的4门前主炮仍在按照指挥塔发出的最后命令向距离自己只有1万2千多码的德国舰队射击。

在这个距离上,“伍尔斯”号的主炮准确得有些让人害怕。

“全舰队左转30度,第2驱逐舰分队前往舰队北面5海里处潜伏待命,第2驱逐舰分队的‘布洛佐’号和‘卡拉考’号接替第2驱逐舰分队的位置!”

吕特宴斯果断下达了一系列的调动命令,随着舰队的转向,“伍尔斯”号得以使用全舰9门主炮一同向对面的日本舰队射击,此时日本舰队已有三艘战舰燃起大火,因此德军官兵们肉眼就能看到不到6海里之外的日本舰队。

两支舰队之间的空旷海面倒映着流星般飞逝而过的暗红色亮点,高大的水柱不时在海面上升起,当那充满暴力因素的炮弹砸在钢铁物体上时,迸发出的又是一声死神的怒吼。

随着距离的一点点拉近,日本舰队中的轻重巡洋舰也加入到炮战中来,德国舰队的巡洋舰也不示弱,一方号称夜战之王,一方拥有先进雷达设备,精神与科技力量在这裏发生了一场极其激烈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