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追踪(2 / 2)

中华大刀螂翻上了高黎贡山,遥望山脚,月光下的恩梅开江恍若一条玉带般,反射着清冷的白光。大刀螂展开双翅腾空而起,前足勾着小皮箱,“嗤喇喇……”的飞下了山峰,如同一只绿色的大鸟,滑翔着落到了江边的竹林之中。

大刀螂挥舞着两只锯齿般的前足,连削带锯,轻易的伐倒了数十根碗口粗的毛竹和一些藤蔓。

虚风恢复了人身,穿戴整齐后,开始动手用毛竹与藤条扎了一只竹筏,然后坐下来休息。待天亮之后,将竹筏推到水中,放上皮箱,然后手撑竹篙,沿着恩梅开江顺流而下。

恩梅开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滇西北的一段称“独龙江”,接纳高黎贡山西麓各山溪,向南流至密支那北与迈立开江汇合,构成伊诺瓦底江的正源,全长四百八十余公里。此段江水湍急,不通舟楫,虚风只有用竹筏漂流向下,两岸俱是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甚少见到山寨和农舍,属于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

寒生等人肯定也是砍竹扎筏飘往下游的,他心裏寻思着。

两日后,竹筏已经漂流到了下游,江面逐渐开阔起来,水流平缓,已经可以见到有渔民在撒网捕鱼,两岸村庄农舍炊烟袅袅。

此刻,虚风道长饥肠辘辘,才想起来自己已经三天多没有进食了。

左岸有一处圩镇,人声鼎沸,仿佛集市一般热闹。

他撑着竹筏靠边泊下,然后拎着小皮箱疲惫的上了岸。

※※※

这裏果然是一处喧嚣的集市,四面八方停着破旧的大篷车,人们很多都是从几十裡外的山寨赶来的。箩筐里摆放着各种山货、土特产、鲜花以及蔬菜水果等等,脸上的笑容自然而纯真。

女人和孩子的面孔上涂着淡黄色的粉底,有的还绘成了各种图案,这是缅甸人最锺意的天然化妆品。这种名为“特纳卡”的黄色粉末是由野生黄香楝树干研磨而成,气味芬芳,色泽鲜亮。其不但防晒,而且还具有清凉、化瘀、消炎止疼、止痒和防止蚊虫叮咬的效用。

虚风道长鼻子嗅嗅,循着一股香气来到了流动食摊前,有不少当地人正坐在木凳上吃着发酵茶叶沙拉和鱼板面,这是缅甸人最喜爱的食物,民间称之为“国食”。

虚风不懂缅甸语,双手比划着也要了一盘茶叶沙拉和一碗鱼板面,忙不迭的吃了起来。

茶叶沙拉是以酸且微苦的发酵茶叶与撕成片的卷心菜、切片的番茄、炸脆的豆角、坚果和豌豆手工混合而成,再泼上蒜油以及切碎的辣椒和大蒜,味道极为醒胃。鱼板面则是一种盛在鲜鱼汤里的米粉,并配有炸酥的香蕉片,上面装饰有卤蛋、阿恰布、油炸蔬菜,以酸橙汁和干辣椒粉调味儿,是本地人最喜欢吃的食物。

虚风道长吃完美味的早餐,从小皮箱里摸出一张十美元的钞票,结果找回来一大堆缅甸纸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钱。

“请问,你们见到过这几个人么?”他掏出那张绘有寒生等人的素描图,递给摊主及周边的人看,希望能够从中觅得一些线索。

虽然语言不通,但虚风表达的意思,这些人大致也都明白了,他们纷纷摇头,表示没见过。

这时有两名身披黄色僧衣的中年僧人瞥了一眼素描图,随即面面相觑,面上闪过一丝疑惑的神色,这一点没能逃过虚风的眼睛。

这两个和尚很可能知道些什么,他心中暗道。

“请问两位大师,你们可曾见过画中之人?”虚风比划着问道。

两和尚赶紧摇摇头,然后迅速走开了,虚风略一沉思,悄悄的尾随在了后面。

在集市的一端,他见到那两位僧人采购了不少缅北当地的特产山货,有腌制的腊肉以及各种蘑菇菌干等物,然后让小贩担起,跟随着他们朝着恩梅开江与迈立开江汇合处的码头走去。

虚风若隐若现的跟在后面,那两名和尚始终都未曾发现有人尾随。

码头上停泊着一艘渔船,僧人吩咐将货物担进了船舱,远远望去,隐约见到舱内有黄色的身影晃动,看来渔船内还有着其他的和尚。

小贩卖光了货物,嘴裏哼着小调,轻松的挑着空箩筐走下了船。

“喂,站住。”虚风从树后突然闪出,伸手拦住了他。

这位小贩还是个孩子,年龄约莫只有十四五岁,稚气未脱,他疑惑的望着虚风道长,口中不解的问道:“你有什么事儿?”讲的竟然是汉语。

虚风道长目光死死的盯在了孩子头上黄色丝巾裹扎的“岗包”,那上面斜插着一根宝石蓝色的美丽羽毛。

那正是蓝紫金刚大鹦鹉的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