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先拿官员开刀,大裁减(1 / 2)

第205章 先拿官员开刀,大裁减

现在赵与芮来到南宋,决定好好经营大员,他不是为了自己的退路,而是为了粮食和赚钱。

皇帝今天主要的议题是赚钱,没想到第一件事就是花钱,未来五年,最少要花三千万贯在大员上面。

成立大员路,设大员制置使,设大员都司。

大员制置使为严英,大员都司都指挥使为原定海水军大将阮聪,副都指挥使为魏王府出身的季虎儿。

由福建路和广东路负责迁民之事,每年最少要往大员迁民五万户,五年要移民二十五万户。

两广和福建、两浙提供船只,可雇佣民间船只。

两广和福建三路准备耕牛,耕具,种子和初期的粮食。

买耕牛和耕具的钱,由朝廷出。

方式采用军屯式,即驻军主要从这二十五万户里挑选青壮,每十户选一个,共要有驻两万五千,另朝廷派六千水军,凑成三万驻军。

即大员采用军事管理模式,二十五万户移民过去后,每十户抽一军,其余的负责屯田和种甘蔗,军事化管理,十户设一队,一百户设一小堡,五百户设一大堡——。

五万户设一县,大员先设五个县。

赵与芮为了效率,先期以军事管理模式,主要是便于管理移民,等几年后人口增长,可以慢慢放松管理,转为和地方一样。

赵与芮以兵变上位,应该算是两宋比较强势的皇帝,今天第一件大事,也没什么人反对,因为钱都是朝廷出。

而朝廷没有钱,就是皇帝自己出,大伙都心知肚明。

皇帝自己出钱办这事,大伙能有什么意见。

大伙只是有一个疑问,皇帝的钱,什么时候用的完?为啥有这么多钱?

赵与芮经营球牌室,经营白糖大伙是知道,只是没想到皇帝的钱好像花不完似的,比大宋朝廷还有钱。

“下面朕来说说如何压缩开支。”皇帝说完大员的事,语气一转:“邓尚书,我大宋现在官吏多少?以前有多少,现在有多少?”

邓若水立刻起身,也拿出一张纸来,向众人解说。

太祖立国之初,大宋官员为五千多人,到宋真宗时增加到9000多人,到宋仁宗时有17000多人,到宋徽宗时,高达48000多人。

官员人数大幅度增加,意味着科举大扩招。

唐朝时每年大约录取进士30多人,明朝约100人/年,清朝还不到100人/年。

宋朝是多少呢?两宋319年,合计录取进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

有的皇帝把录取标准放得更宽,如宋太宗,在位21年共录进士约1万人,平均每年约500人。

也就是说在唐朝,想考中进士当官,必须考进全国前30名;生活在宋太宗时期,只要考进前500名就行。

不仅如此,两宋还其他各种当官的途径,前面说过的皇帝可以特奏,即随便封官,京师官员可以举荐、荫补(门荫)等,到中后期甚至还能直接买官。

所以到现在宝庆元年,吏部在十二月份按皇帝要求清点全国官员,有差遣在干事的,约三万四千八百人,没有差遣但有散官阶的,约七千两百多人,还有奉祠的官员三千多。

加起来一共四万多。

其中后面两种都是拿着钱不用干钱的,就占了三分之一。

这还只是官员,吏役更是无法计算,赵与芮登基之后,三月份就让吏部统计,到现在还没统计完,因为这是地方编制,每个月都在变化,初步估计可能有五六十万还多。

两宋时,只有在宋真宗年代,大规模裁减了一次吏役,当时一共裁减了十九万。

“奉祠的官员,基本是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皇帝赵与芮这时沉声道:“这些人品阶高,不干事,月钱又高,还有各种福利(丝绢棉什么,甚至还有住房医疗保障)每年要花去朝廷五六百万贯。”

这是什么概念?赵与芮都进奏院整个部门一万多人,全国工匠五千户全家老小由朝廷养着,一共支出才一百二十万贯。

“朕承认他们在年轻时,为朝廷和国家出过力,但这样就能让朝廷养他们一辈子?这对其他还在位置上,像诸位爱卿一样,为朝廷尽心办事的人公平吗?诸位爱卿的月钱,还不如一些奉祠的官员。”

刷,众大臣有脸色通红,有相当生气,也有无所谓,各种表情。

这要全部是奸臣,大伙都会想,等我退休了,也想有这样的待遇啊。

但现场奸臣可不多,大伙心里未必会这么想。

而有散官阶的就不说了,要么是买官买来的,要么是受父亲荫补,基本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勋二代,宗室二代,也有部份被贬官或调离岗位,拿着钱不用干事的。

反正就是全部都是只拿钱不干事。

虽然这波人月钱福利比较低,但人数也多啊。

这两波吸血虫,一年得花费南宋朝廷约一千万贯养着。

皇帝说完,下面的人一片安静。

大伙都知道皇帝的意思,可能想消减这两波官员。

但这两波官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包含着大宋几乎所有的勋贵,和高官,也和现任的官员们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怎么动?

前者大部份都是官二代,现任的官员们就不想自己儿子以后也荫补吗?

现任的官员就不想自己退休,也奉祠吗?

别说京师以外了,就今天坐在这里的十几位大佬,谁不想自己后代荫补,谁不想自己退休后有朝廷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