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束光芒提醒了她,两年时间过去了,大家都改变了。薛苑在南美洲一呆就是整整两年。她在南美洲可以干的事情不多,闲暇的时间和假期都有。她趁这段时间走遍了阿根廷和智利,顺便还学了西班牙语。她报了语言学校,拿出当年还在学校的劲头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半年之后进行日常交谈毫无问题。一年之后西班牙语可以说得很纯熟。
在阿根廷时她暂住的那栋小楼,窗口下是一片平坦的河滩。每到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上面,便会泛起一些别样的光泽。住在这样的地方,时间也飞速而过。人的一生中每个阶段都不一样,有的进修半年的经历可以比十年还多,有的时候十年却过得像是某一天的重复。
在国外的两年时间,薛苑一直过着平静的日子,没有什么大喜大悲的事,开心的时候就是跟华人朋友聚会。如此而已,直到回国。回国之前,她托在南美洲认识的朋友帮她在国内租了房子,因此也完全不必担心食宿问题,既然衣食无忧,她就就愉快地登上了飞机。她是在飞机上看到那则新闻的。那是一份过期了两三个星期的旧报纸,邻座用来包书皮。正对着她的那面是文化版,几行巨大、浓墨的黑体字跃入眼帘:知名画家李天明先生于昨日去世。
她被这个消息彻底惊住,眼睛都直了。她的邻座是一个长发的年轻男子,看上去颇有艺术气质,侧头看到她对着那则新闻工作发呆,拿下书皮递给她,并且凑过去搭讪,“一代大师陨落了,可惜啊,是不是?”但是薛苑根本无心听他说话,而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正版都是相关的报道,说李天明是因为高血压引发的心脏病去世的,他去世后,吊唁者无数,对他的艺术成就有了个盖棺定论的结论,评语高得令人咋舌。那则新闻让她的情绪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不过是两年光景,到底物是人非。父亲去世前在这个人阴影下活了一辈子,可如今轮到了他,当年的人物都不在了。她想起那段时间里在医院跟他的最后一次闲聊,蓦然间百感交集。她不知自己该做出什么表情,抬头看去,眼前一片灰色的苍茫,被那种无处不在的遗憾和失落感,逼迫得眼睛发酸。
一路她都陷于这种情绪不能自拔。
一下飞机,她找到朋友,拿了钥匙,回到租好的房子里。她发现租住的这个小区异常安静,加上楼层高,屋子里一点儿别的声音都没有。她很喜欢这裏,脑子里迷迷糊糊地闪过一个“明天一定要好好谢谢朋友”的念头,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回国才知道虽然李天明去世了,但是各种各样花边的新闻报道却没有停歇,回忆录,记录片、各人写的纪念文章,都在回顾他的一生。其中以某本回忆录更为知名,传遍了大街小巷,新闻上无数次推荐。薛苑也买了一本读了一下,最后只是无奈地失笑。在作者的笔下,李天明的一生伴随着忧郁和痛苦,尤其是提到了他跟费夫人之间那段纠葛的爱情,艺术家和模特之间因灵感而激发的感情,作者明说这是一段见不得光的历史,却把它塑造得感人和凄婉。至于费夫人是如何改嫁富商,说得更加暧昧,尤其是书中还隐约提到了李天明、私生子,还别有用心地指出,这位私生子目前是如何身份,是如何得了不起和隐秘。
薛苑忍不住住想起萧正宇和李又维读到这本书的反应。以她对两人的了解,估计他们一定气得咬牙切齿,但却没人有所举动。毕竟对待流言,保持平静从来都是最好的做法。知道真相的人都不发言,不知道真相的人也不过是雾里看花。
报纸,杂志上评论并感慨李天明这本书时,另一种观点也再次浮出水面——艺术家的私生活,果真是没几个经得起考验的。薛苑看过一次之后,就扔到了一边。那些报纸、杂志把李天明的经历渲染得一塌糊涂,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她跟李家人也没有关系了。
她要做的事情不少,第一件事是去公司报到,得到一个月的休假。第二件事是联系谭瑞,结果却让她吃惊,谭瑞于两年前,差不多在她去了南美洲之后就辞职离开了博艺画廊,具体做什么没人知道。薛苑赶紧联系他的父母,他的的父母说他目前去了黔东南一带旅游。他的父母对儿子的了解不多,薛苑什么都问不出来。
但他们提到的黔东南却勾起了薛苑无限的兴趣。考虑到公司给了她足足一个个月堪称漫长的休假,她也打算出去旅游。订好机票后的几天里,她收拾屋子、搬运行李、调整时差,还要适应气候——毕竟一下子从夏天来到冬天,身体一时半会儿还无法习惯。
然后又回一趟老家。
薛苑去南美洲之前,老家里的房子就租了出去。这两年,她最担心,想得最多的东西之一就是老家的房子,也不知道在别人的手里变成什么样子了。离开太久,思念家乡的情绪也随着离开的时间一天天增长着。
结果回老家之后,她忍不住愕然。这套屋子完全没有居住的痕迹,但非常干净整洁。王婶跟她解释说,两年前就有人租了房子,很干脆地交了三年的租金金,但却一次都没有来住过,不过每几个月都定期打电话回来请她找人帮忙打扫一下。
薛苑咯噔了一下,还没缓过劲儿,另一个电话却找上了门。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一位叫刘榕林的律师,请她明日务必去律师事务所一趟。薛苑起初诧异和茫然,直到对方说此事跟“李天明的遗产有关”时,才终于答应下来。
刘榕林所在的事务所是本市最大的律师行之一,而这位刘律师也是其中的一位合伙人,薛苑到达时,只通报了姓名就被请进了会议室。
电话里刘榕林的声音如此沉稳,见到他时,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沉稳的样子,他大概四十岁,戴着一副眼镜,身材微胖,一看就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他一进屋就跟薛苑寒暄,“薛小姐,让你久等了。”
薛苑摇头,“没关系,是我提前来了,耽误了您的工作。”刘榕林的目光在薛苑身上稍作停留,尤其是在她的脸上停住,看了许久,致微笑了,“终于得见真人,薛小姐,您比照片上还要漂亮得多。我终于理解李先生的这份遗嘱了。”
他的目光毫无恶意,说话的语气也是。薛苑并不介意被他这么看着,这两年在国外的经验帮了她,她还了他一个礼貌的笑容,“谢谢刘律师的夸奖。”
刘榕林进屋时随身带着文件夹,此时他坐到她对面,放下了文件夹但并没有打开的意思,而是把双手放在桌面上,摆出一副闲聊和等人的姿态。宅异,“刘律师,您不是说找我是为了遗产分配的事情吗?”
“是的,”刘榕林笑笑,“但有遗产继承权的,不止你一个人,我们还要等其它两位。”
薛苑正欲欲反问“其他两位”是谁,话还没出口心裏就明白了。她脸色一变,以手撑着桌子,下意识地站起来,抬脚就要离开。
“薛小姐,”刘榕林目光如炬,立刻叫住她,“李先生的遗嘱明确要求你们三位都在场时才能宣布。如果你现在走了,那我们只能等到下一次才能宣布,这一面总要见的。我当律师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薛苑愣愣地跌坐回去,垂下了目光,慢慢地苦笑一声,“对不起,是我……”
风吹进房间,不用回头也知道,玻璃门被人推开了。一前一后的脚步声临近,听上去像是两个人的。薛苑没有回头也不需要回头去看,因为刘榕林已经站起来,与来人招呼,“李先生,萧先生,你们来了。”
“刘律师。”
那是异常熟悉而又异常陌生的声音。薛苑依然没有回头。人有的时候就是对某种东西意外的敏感,她直觉后背火辣辣的,一定同时有两道目光落在她身上,她的心脏开始狂跳,手心裏都是汗水。
她身体僵硬的姿态瞒不了人,刘榕林看了她一眼,说:“薛小姐等你们一会儿了。李先生的遗嘱里提到了你们三个人,因此无论你们以前是不是认识,现在也应该打个照面才对。”
这样一说,薛苑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站起来,回头去看来人。她竭力让自已的脸上浮现出一点儿客套的笑容,朝着来人的方向迅速看了一眼,算是打招虽然她的目光可以说是飞快地掠过去的,但该看到的还是都看到了:萧正宇比以前似乎瘦了那么一点儿,整个人显得更加修长,他双手插在衣兜里,沉静的气质叫人觉得神清气爽。站在他身边不远处的李又维完全是意气风发的模样。这丙个人明明都穿着深色衣服,可站在这间屋子里,却仿佛在发光。那咱光芒提醒了她,两年时间过去了,大家都改变了。
她眼角的余光看到萧正宇动了动唇,想对她说什么,薛苑立刻转头过去,急促得对刘榕林开口,“刘律师,人都到齐了,就请说吧。”
刘榕林对他们三人之间的纠葛基本上知道,此时看到三个年轻人暗潮汹涌,薛苑很急躁,甚至都不愿意多看那两个人一眼,萧正宇和李又维的目光一进来就死死胶着在她的身上,对这份遗嘱的态度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他也隐隐觉得头大,清清嗓子,郑重开口。
“好,你们三位请先坐下。”
萧正宇和李又维在薛苑的左右两侧拣了个位子坐下,沉默地听,“李天明先生的遗嘱非常简单。李先生明确表示,他的不动产、油画,小部分的证券股票等等,全部留给李又维先生;那栋越吴的房子留给萧正宇先生。《读书的少女》则赠给薛苑小姐。”
说话间,刘榕林已经把三份文件分别推到他们三人面前。
“你们可以仔细看看,没有问题就在上面签字。”萧正宇和李又维没有任何犹豫,一言不发地签了字。薛苑彻彻彻底底的震惊了,仿佛还不能相信刘榕林的话。她低下头去仔细地看那份遗嘱的申明,的确是那样写的。她迟疑地拿着那份转让书和遗嘱看了很久,完全愕然,“他要把《读书的少女》那幅画送给我?”
“没错,白纸黑字写得明白。”
消息太过意外,薛苑过了一会儿才明白其中的意义,支着头,无奈的开口,“居然送给我……这是他平生最好的作品、心血的结晶。我要怎么感谢他的这份礼物……我拿来又怎么办……”
她声音很轻,像是觉得为难一样自言自语,提起笔数次,但都没有签名,最后抬头问:“刘律师,这幅画转赠给我的同时,有没有什么附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