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风暴之源(2 / 2)

少年屠龙传 管平潮 5141 字 4个月前

见场面闹成这样,刚刚替雷冰梵庄严辩解的雷老将军,气得白须乱颤,手脚发凉。

他有心跟那些人辩驳,无奈势单力薄,他一张嘴哪说得过这么多人?事实上朝会开到这时已经完全乱了,许多人只顾张口狂喷,根本不听别人的解释。

正乱成一锅粥时,御座上的雷烈心忽然喝道:“众爱卿,都肃静!”

马上皇帝中气十足的一声大吼,整座金殿立时变得鸦雀无声。

“众卿之意,朕已知之。”雷烈心高居帝座,威严地说道,“冰梵乃朕之子,其性情为人朕实知之。今日诸君固然广开言路,但颇多捕风捉影之言,不足为准。今后还请众卿明心正意,不可妄议大皇子。今日朝会,就此结束。”

说罢,雷烈心也不等众朝臣谢恩顶礼,便起身飘然而去。

见他如此,阶下众臣全都面面相觑。

这时替大皇子说话的雷老将军,听闻皇帝陛下的话,不免心中欣慰,面露喜色。

心情大好之际,他转脸看向刚才进了关键谗言的夏侯怒风,想看看他的窘状,却见这位血义盟的巨擘,只是一脸冷笑。

看到夏侯怒风这个表情,雷老将军一愣,不是很能理解。

不过他这时也没往心裏去,便轻蔑地哼了一声,径直走掉了。

朝会上夏侯怒风的冷笑,雷华晖老将军直到三天后,才知道那裏面的真实含义。

就在大朝会结束的第三天,雷烈心便颁下密旨,命令幽州城守雷冰梵制造与华夏国北疆守军的摩擦,通过一步步的挑衅,伺机控制整个星降高原。

虽然是密旨,没经过雷华晖,但事涉军事行动,作为天雪军中的第一人,雷华晖怎么会不知情?皇帝的密令刚一离开天雪城,雷华晖就在帅府中知道了。

听到这个消息,立在帅案后的雷老将军,霎时变得呆若木鸡。

这时夏侯怒风那张阴阴冷笑的脸,蓦然在他的眼前浮现。

“是我太天真了!”回过神来后,雷华晖痛心疾首,心痛得甚至去揪自己头上的白发。

不过痛心疾首只是雷华晖的第一反应。

当冷静下来后,见过无数风浪的老将军,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如意算盘。

那星降高原,处于华夏、天雪两国交界,由两国共有,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身又是高原,居高临下,天然具备军事要地的特性。

更重要的是,神州十大晶海之一的“幻之晶海”,就在星降高原上,现在大部分为华夏国控制。

所以星降高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像一块肥肉,虽然两国共有,但精华大都在华夏一方。

对这一点,天雪皇帝雷烈心早就不满,以前大家维系着联盟的架子还好说,但现在雷烈心“励精图治”,一心要唱主角,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所以雷老将军一看便明白,自己的皇帝陛下正是想通过此举一箭双雕,既试探了皇长子是否有异心,还能对争夺联盟领导权进行试探。

毕竟,甭说雷烈心自己了,就连朝堂上那些攻讦大皇子之人,也知道雷冰梵虽然性子冷,不好相处,本身却如同一柄利剑一般,谁碰上都不好受。

雷烈心这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叮当响,十分聪明,但雷华晖看穿之后,却只觉得四肢发凉,十分心寒。

作为戎马一生的大将军,让他最心惊的,不是跟华夏国的摩擦;毕竟乱世之中,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盟友,实在不行,打呗,他雷华晖怕过谁?

让他整个身心都如坠冰窟的,是看到了自己的皇帝陛下,竟然真个对自己的大儿子产生了猜疑。

雷华晖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深刻地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那一瞬间,老将军的视野里,竟恍惚呈现出了一片血海的颜色……

当天雪皇把这个连护国大将军都害怕的密旨发出去之后,所有得知内情的人,都在静观事态的发展。

在密旨发出去后不过三天,幽州城的回音已经用快马传了回来。

很多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幽州城那位大皇子的回答。

这个牵动很多人注意的回复主要是:“冰梵伏乞父皇得知:今东方边境,咫尺之地,恶龙强敌虎视眈眈。困境之下,我族宜团结一心,共抗恶龙。然冰梵亦知父皇宏图伟略,心实崇服,只是西幽州地处荒僻,城弱民贫,难免兵源不足,武备未修,不足以完成父皇雄伟上命。”

雷冰梵这封回信,不仅是委婉的推拒,同时还是一封谏书。

他回书中所体现的观点,自然和天雪皇雷烈心完全相悖,对这一点很多知情人倒是觉得十分惊奇。在他们的印象中,像大皇子那样的人,应该比他父亲更加好斗才对。

观点相左,抵抗上命,天雪皇雷烈心已经十分不快;当他再看到“兵源不足、武备未修”八字时,更是忍不住冷笑了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收到的情报,以及大朝会上忠臣的攻讦,心中便说道:“梵儿啊梵儿,违抗君命且先不谈,就你这八个字,还不坐实你‘阳奉阴违’?”

虽然心中已经极度不满,但雷烈心这次竟然并没有发作。

不过下一封对幽州城的圣旨,便接踵发出了。

出人意料的是,天雪皇雷烈心并没有纠缠上次的密令,而是换了内容。

这一回,他命令幽州兵出兵西南方的大漠国边境,理由是那里马匪不断袭扰天雪军民,天雪城数次行文要求大漠国剿匪,但对方屡教不听,大漠国边军只是敷衍,以至于边境匪患愈演愈烈。

故此,天雪皇让雷冰梵出动同在南方的幽州军,自行去帮大漠国剿匪。

这次的令谕,比上次的密旨更加冠冕堂皇。

在那些围观的知情人眼里,都觉得这一回大皇子殿下,总该给他父皇一个面子;毕竟出兵理由有理有据,就算大漠国较真,也有扯皮辩解的余地。

但这一次,众人终于看到了雷冰梵犀利坚决的一面。

在别人眼中冠冕堂皇、留余地能扯皮的上谕,到了雷冰梵那儿,却被毫不留情地戳穿本质。

虽然这一次的回复,依然言辞委婉,却比上回更加直露鲜明;他在回奏中指出,如此假托剿匪之名,攻击友邻,则人族王国团结抗龙的大好局势,恐有一夕崩溃之虞。

见到这次的回书,天雪皇终于勃然大怒,立即下旨召雷冰梵回天雪城接受质询。

有趣的是,这对父子颇有相似之处;这回轮到天雪皇愤怒时,召回的谕旨诏书却写得同样委婉亲切。

这封诏书中只说,雷烈心思念皇儿,便召他回京城叙叙家常。

这一次的诏书,可谓无懈可击,还打出了亲情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雷冰梵这次即使心中不愿,也不可能明着反对了。

但幽州城的银发皇子,就是这么桀骜不驯和出人意料。在所有人的等待中,幽州城传来的依旧是一封回绝的奏疏。

在这奏疏中,雷冰梵说自己感念亲恩,早就归心似箭,无奈就在接到诏书的前一日,和久别重逢的兄弟练剑时,一时不敌,被对方偶然刺中大腿,因此不良于行。所以尽管他归心似箭,询问过军医大夫后,却说短则两月,长则一年,才能重新走远路。

不得不说,雷冰梵这样拒绝的理由也太过拙劣;紫衫银发皇子的剑技,在天雪国中谁人不知?现在却说被个什么兄弟一剑刺中大腿,不能走路,骗鬼呐?

可想而知,雷烈心接到这封回书时,心中有多愤怒。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立即做出反应,而是将自己关在卧雪殿中,认真思索。

这时候,满朝文武百官,看到天雪皇如此,全都品出了点味道,一反之前群起攻击的姿态,变得十分安静。

虽然表面没什么动作,但暗地里的心思和动作,却是一直没停。

有人甚至想,只晓得直来直去的犀利大皇子,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无赖和狡猾?难道他那个所谓的“兄弟”不是虚拟的人物,还真有这么号人,从而带坏了他?

于是号称“不落王都白玉城”的天雪城里,一时间暗流涌动,宛若风暴之源。

山雨欲来之时,那位一直回护雷冰梵的老将军,得知他拒绝回京的消息时,心中反倒有几分安慰——因为明眼人一看便知,倘若这次雷冰梵应|召而回,就算不死,等待他的也将是漫长的禁足。到那时,哪怕雷冰梵再是头猛虎恶狼,也被关入笼中,没了任何施展余地。

而雷华晖的内心,还有个不能说的想法。

通过这几次事情,他发现,自己果然没有看错雷冰梵。作为皇子,能前后几次拒绝皇上的圣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不仅显露出雷冰梵远超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更重要的是,这几次选择表明,大皇子殿下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着十分明智的判断和果敢的坚持。

所以,尽管雷冰梵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一生循规蹈矩的雷老将军,反而对此十分欣喜。

只是,正当他暗自欣喜时,却有一封圣旨自卧雪殿中传出,到达他的帅府里。

怀着不祥的预感,老将军接过圣旨一看,发现是天雪皇帝封他为“平乱招讨使”,让他三天内点齐五万精兵,旌麾南指,征讨幽州城中的乱臣贼子!

看到这样的委任,雷华晖沉默良久,最后一声叹息。

世事就是这般无奈。

虽然雷华晖心情悲愤,内心抗拒,但还要遵守自己一生坚持的职业操守,开始整饬兵马,于圣旨下达后的第三天准时出发。

当他率领千军万马,从天雪城层叠的关隘城门出城时,依旧旌旗蔽日、号炮喧天,天雪城的民众也按传统夹道相送。

但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分明已从道路两边百姓脸上的微妙表情中,敏感地看出,和以往任何一次出征不同,许多百姓脸上的笑容,已变得虚假和僵硬。

说实话,对雷华晖这样南征北讨的老将军而言,看到自家老百姓这样的表情,简直比打了败仗还难受。

即使观感这般难受,雷华晖老将军也还得打起精神,率领天雪大军直往南方幽州城杀去。

毕竟是替人父亲征讨儿子,雷华晖并未将事情做绝。

虽然负责征讨,但一路上,他不断派出斥候探听幽州城的动向,看看有没有什么转圜余地。

按照他的分析,天雪城五万精锐大军压境,还由自己这样能征善战的老将指挥,雷冰梵和幽州城的将官们只要不是疯子、傻子,肯定要自下台阶,向天雪城求和。

作为南征北战、战无不胜的老将军,其本身就是个战略家和心理学大师,按理说这样的分析完全没错。

但很快,银发皇子的做法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

雷华晖派出的探子斥候,络绎不绝地回报。

探子们先回报说,幽州城及其附近属地,全都开始紧急动员,厉兵秣马,进入战争状态。

听到这消息,雷华晖虽然意外,但也不以为然,还叹息一声,说“峣峣者易折”,冰梵侄儿太过犀利,正在做以卵击石之事。

不过探子们后续传来的一个消息,却让他遽然动容,心裏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原来,探子们回报,当幽州城派出的骑兵带着雷冰梵的檄文,传遍乡野时,人人轰动,众口一词,支持他们爱国爱民的大皇子。

乡野中,无论七八旬的蹒跚老汉,还是五六岁的黄口小儿,全都说天雪皇被奸臣蒙蔽,竟派兵来抓自己忠义无双的儿子,简直是千古未闻的荒唐冤案、人伦惨剧。

如果说这还没什么,当雷华晖听到,幽州城征兵官所到之处,所有青壮年踊跃应征,老弱病残箪食壶浆,老将军便知道有些事已不可为。

多年的戎马生涯告诉他,即使自己手握五万精兵,也未必打得过这样的仁义之师。

况且,就算现在用强能打过,但不仅会把他自己,更会把他忠心侍奉的天雪皇雷烈心,给彻底地推到民心的对立面。

当然这时候,雷华晖还有些犹豫,毕竟皇命在上,幽州城即使是现在人人拥戴的情况,也未必打得过他。

不过当另一个重大消息传来时,一直犹豫的雷华晖,终于下定了决心。

原来,类似于“西幽州”

“新杭州”这样的侨置郡县,就在幽州城往东三百里,也有个侨置的关隘要塞,名为“西虎牢关”,平时都简称虎牢关。

虎牢关的位置接近风暴之墙,正是人龙交界处风暴之墙后,天雪国境内的第一个防御要塞。

人龙之争是涉及种族存亡的生死大事,虽然有风暴之墙挡在前面,但天雪国虎牢关的城防武备,不可谓不强。

别的不说,光虎牢关中的天雪国驻军,人称“虎牢军”的“骑、步、法”三军混合的军队,人数就达到了两万人。

两万人,对于看惯了小说戏文的人来说,好像并不多,因为那裏面动不动就说百万大军杀来。但那只是小说家言,现实中军队达到万人以上,就是黑压压无边无际的重兵了。

所以,作为风暴前沿的虎牢关驻军,不仅骑兵、步兵、法师三军齐全,人数还达到两万人,这支力量的实力可想而知。

本来,虎牢军根本就不在天雪国朝野的考虑之内,但谁也没想到,还在雷老将军指挥大军杀向幽州城的半道上,虎牢关守将孙天翰就出乎意料地响应了幽州城发来的号召,宣称他麾下的两万虎牢军将士,不会坐视幽州城被攻击。

乍听到这消息,天雪朝野一片哗然!

雷华晖更是十分震惊,因为虎牢关守将孙天翰他太了解了。

可以说,孙天翰当年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青年将领,因为成熟稳重,屡立战功,刚到中年就被任命为天雪国最重要要塞的主将。

十分讽刺的是,和盖世雄一样,当初作为孙天翰跃入天雪国主流将帅行列的虎牢关这一步任命,还是雷华晖极力推荐的。

现在倒好,这位好徒弟,竟然也跟他针锋相对了。

当然雷华晖震惊的并不是这个。

孙天翰的为人他太了解不过了,其人稳重、冷静,判断大事极为准确,而且向来的作风,对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来说,还有些过于偏向保守。

正因这样的性情,一张蜡黄脸的孙天翰还有个外号,名叫“金面狐”,曾一度和华夏国的玉面狐阮天择并称“南北双狐”,不过当阮天择身败名裂而死后,这说法就没人提了。

所以当雷华晖听到如此保守谨慎的中年将军,也发出和朝廷截然相反的声音时,便真的震惊了。

要知道,往深里再想一层,这还不仅仅是性格的事情;作为一个中年将领,正是将来能再上一个台阶、争夺天雪国大将军之位的关键时期,居然做出如此决定,那背后一定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