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守文就收到了李裹儿的信。
信依旧是通过高力士送来,依旧是藏在食盒之中。
高力士和他,依旧没有任何交谈,放下食盒之后便匆匆离去,什么话也没留下。
不过,杨守文看出来了。
高力士恐怕是专门过来通风报信,传递消息的。
虽然不知道他一个太子内坊局的典直,怎么会干起了掖庭局的事情,但却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李裹儿的忠诚。要知道,这东城狱守衞森严,传递消息可不是一桩小事。万一被人发现,弄个不好,高力士就会有杀头之祸,其中风险不小。
之前,杨守文曾怀疑过高力士。
可是在发生了李裹儿的事情之后,杨守文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史,不可尽信’。撰写史书,说是要以春秋之笔,秉公而言。可实际上呢?一部史记,裏面夹带了多少私货?
史书,终究是人写的。
这内在的,外在的影响太多。
哪怕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能说是秉公直言吗?
那裏面,恐怕也有不少属于他个人的观点。春秋笔法嘛,微言大义……有的时候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实际上,存有太多不真实的东西在其中。比如史书里还说,安乐公主如何如何……但是杨守文和安乐结识以来,并没有看到那种迹象。
也许以后安乐会有变化,但目前而言,她还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个皇太女。
高力士同样如此,谁又能保证,他在跟随李隆基之前经历过什么呢?
杨守文等高力士离开,便打开了书信。
信中,依旧是一首诗经里的诗,大体意思是询问杨守文情况如何,有什么需要?
李裹儿这封信,内容不多。
但杨守文却能够体会到,她在字里行间的关怀。
他再次感到头疼了!
其实在昨日的回信里,他已经有所暗示,可是……难道说,她没有看出来吗?
杨守文蹙眉沉思,感到有些为难。
他已经伤害了李裹儿一次,若是再伤害她……
可是,该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呢?
杨守文在庭院中徘徊,良久之后,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也许,这样能让她更加明白吧!
……
当晚,李裹儿没有收到杨守文的回信。
据高力士传信说,她写给杨守文的信,杨守文已经拿走了,估计也已经看过了。
“可他为什么不给我回信呢?”
李仙蕙和武延基看着气鼓鼓,好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的李裹儿,不禁摇头苦笑。
这丫头,快要疯魔了!
“公主,你别着急,且等一等。”
武延基在李仙蕙的眼色示意下,站出来开导李裹儿。
“杨守文既然收到了你的信,一定已经明白了你的心思。
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回信,想来也有他的苦衷。我们不妨等两日,看他到底怎么回答吧。”
虽然有些不开心,但李裹儿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
她越是想知道杨守文的态度,智商也就越变得蠢萌。幸亏还有七姊姊,否则不晓得要变成什么模样。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
转眼之间,杨守文被关进东城狱已经快一个月了。
洛阳城里的人们,却渐渐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一直得不到什么确切的消息,同时那些编造小道消息的人,被抓走了好几个,也使得谣言立刻沉寂了下来。
与此同时,从长洲押送来的第一笔黄金,共计十五万金,安全抵达洛阳。
从长洲方面传来的消息,整个游仙宫里,除了那皇泰宝藏之外,还有五斗米教三百多年来积蓄的大量财富。根据高戬等人粗略计算,整个游仙宫中的宝藏,合计价值不下于亿贯资产。如果换算成开元通宝的话,那就是近一千亿钱……
整个洛阳,顿时轰动了!
除此之外,长洲还传来了关于日本人的消息。
洛阳人得知那日本人的心思之后,也都是大吃一惊。
原本以为这些倭人是来朝圣,可没想到竟然是居心叵测。白江口之战,由于唐高宗李治的隐瞒,民间知道倭人曾与大唐开战之事的人并不多。可随着那苏我三郎被押解到洛阳之后,许多被人已经遗忘的事情,开始在坊间流传了起来。
以往,人们对身边的倭人并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