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篱《十二重天》读记:原型之魅(2 / 2)

十二重天 西篱 1316 字 2022-12-17

阿哈、颜如卿与王鹰在《十二重天》中,他们的人格面具分别是叛逆少女、孱弱的男性、健康的艺术家,但从深层而言,则分别代表着阿尼玛斯与阿尼玛在不同程度上的表现与比较。这种有如傩面具一般的原型,给这部小说带来鲜明丰满的人格魅力,这种出心裁地设计的艺术张力,也为小说的人物形象设置带来可资借鉴的范式。

那么,在从精神分析派生出来的原型理论中,什么是原型呢?容格通过对人格结构的分析,发现无意识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那样混沌单一,在容格眼中,无意识具有两个层面:表层的个体无意识、深层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型(archetype)”,也称为“原始意象(primordialimage)”,那些印在人们脑海中的祖先经验、集体无意识就是“种族记忆”、“原始意象”,通常称之为“原型”。

容格认为,“原型即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在与原型相遇。”从容格的原型理论出发,我们看到《十二重天》中有哪些原型呢?阿哈对应的原型是“野性”——作者在小说开头写道:“阿哈是仙女,是夜郎王的妻子和女儿;阿哈是一朵花,一朵天上的花,高原森林里的月亮花。”这种野性表现在阿哈对爱情的大胆中,表现在她对自己并不明白的现代都市的无畏中,也表现在她被黑社会掠劫后的坚强中。而这种野性则来自于布依族的环境与文化,是原始森林、沼泽、和民族古歌凝结而成的精灵。小说家在她的身上施与了浓墨重彩,塑造出她的野性与野性的来源。而颜如卿对应的原型则是都市异化,他被都市所异化掉了,没有男性的特质与生命力,没有勇气、毅力,这种异化到了极端处,就表现出女性的软弱特征,“颜如卿懒懒的,完全放弃主张的样子,让颜如玉舒心,从小,她就喜欢他对她的顺从,如果他对她反叛或者抵抗,她就会变得无情。”他的姐姐颜如玉对他的统治,代表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异化,而她也顺从地接受这种异化,这种异化也就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一种症候。至于王鹰所对应的原型,则如他的名字所示:鹰。鹰是属于天空的,是艺术的形象,是遨游在城市天空与森林上空的不羁的灵魂,代表着人类超脱了日常世俗生活的梦想。现代都市文明并没有毁掉王鹰,只会让他更成熟与大气,将他锻炼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以他是一个健康的、艺术的形象。

从这样的原型出发,从这些原型所对应的人物形象、人物所具有的“人格面具”(persona)出发,作家在这些人物的恩怨情仇间、市井与江湖间深刻而细致地揭示了人物的“阴影”(shadow)。所谓阴影,是人物内心那具有激情和攻击、狂烈的倾向,正是这些张扬人格魅力的阴影,让人物的形象显得鲜明而丰盈。这些阴影之间的交叉,构成了小说传奇般的情结。

最后,作家从原型理论所谓的“自身”(the self)的角度设计了各个人物的结局。阿哈在经历了都市文明的伤与痛之后,与王鹰一道坐着马车回到原始的野性的金竹大寨去休养身心,再次获得力量,最后回到城市中开始新的生活,而颜如卿则在城市中选择了跳楼自尽。所谓“自身”,就是人为了达到人格的统一和整合而做的努力。这些伤痕累累的主人公们最后都实现了“自身”,虽然有的是兼大欢喜有的是悲剧。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人格面具的设计、对应原型的设计,《十二重天》完成了对都市异化、城市文明的批判,表现和对野性文明的向往与讴歌。主人公们的结局一再说明:人类的文明往前发展,但人类的无意识却在向后张望:只有那未经污染的生态与文明,才能给疲倦的现代人以新的力量,以及生活下去的勇气……(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