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杨英杰安排好住处后,孙百里独自回到杜周南的办公室,笑嘻嘻地说道:“杜先生,你总是抱怨我不关心政务,现在给你找来这么厉害的助手,总该可以补偿了吧!”
杜周南说道:“杨英杰的确是个人才,不但对红军的各项政策了如指掌,而且并不排斥不同的理念,这一点非常难得!我想改天再抽时间和他好好聊聊,把红军在根据地所制定的政策全部了解清楚,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孙百里点头表示赞同,感慨地说道:“我在赣南的时候,曾经利用闲暇时间四处走访,体察当地的民情。我发现,红军的政策确实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在农村组织的合作社,就非常切合农民的实际需要,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杜周南说道:“红军的中央根据地完全建立起来也不过三四年的时间,而且不断面对中央军的围剿,居然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实在是匪夷所思!以二十几个县的地方和不到三百万的人口,支撑将近十万的军队,如果不是有非常好的政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孙百里说道:“我在苏区时对经济、文化、军事乃至政权的建设都深入的了解,发现红军的政策非常全面,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形之下,我们的政策就显得过于粗糙了。所以,得知杨英杰对此非常熟悉之后,就极力劝说他到福州来一趟,希望能争取为我们出谋划策。总算天随人愿,没有白费功夫!”
杜周南说道:“福建的经济政策大部分都是出自我手,军事政策几乎全部是你一个人制定的,这样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考虑问题难免有很多疏漏,所以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
孙百里说道:“在回来的路上,我认真地考虑了目前福建的形势,觉得只要我们尽量不去触怒南京政府,至少可以保持几年的和平。为了更好的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发展地方经济,把福建建设成为真正的模范省份,有必要召集全省的精英共同商议,制定比较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你觉得怎么样?”
杜周南笑着回答道:“没想到我们居然想到一块去了!我也正在谋划这件事呢!”
孙百里连忙说道:“你既然已经有了腹稿,就先说出来听听吧!我的想法还没有成型,需要启发一下。”
杜周南详细介绍道:“我的计划是在福州召开一次全省的议政大会,参加的人员由军人、地方官员、地主、工商业者、农民、工人、教育界人士和名流士绅组成,力求覆盖全社会,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大会的议题就集中在制定经济、文化、教育、政治、军事和政权发展的各项政策,如此一来,制定出来的政策就很容易被各个阶层所接受!”
孙百里问道:“与会人员的比例是如何确定的?”
杜周南回答道:“暂时还没有想好。开始的时候,准备按所占人口的比例来确定,但是却发现这样一来,农民代表肯定要占绝大多数,但是他们的教育程度偏偏又是最低的,很容易影响到大会的效率!你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
孙百里说道:“你都想不出来,我就更指望不上了。不过,我倒是知道一个人肯定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