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长得意地说道:“那当然,我怎么说也是个保长!”然后对郑九吩咐道:“明天中午到村公所来拿吧!”说完之后反身上车,一溜烟地跑了。
“呸!”阿布衝着王保长的背影啐了一口:“狐假虎威的东西,老是拿山田来吓唬我们!谁不知道山田除了酒瓶子什么都不认识,派出所的事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郑九连忙阻止了他,说道:“阿布,你可不要小看他,其实我们做的生意他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不愿意和拆穿而已!”
柳玉民说道:“你给他的钱都够买一船鱼的了,他却连问都不问,不是傻子就是装糊涂。”
郑九急忙对周围的年轻人说道:“你们等天黑之后把货送到老地方去!”然后就带着柳玉民和阿布往自己家走去。
第二天中午,柳玉民的临时身份证明拿到手之后,立即让郑九把村子裏面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请到家里来喝茶。
按照柳玉民的要求,郑九首先把自己在福建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又把孙百里的提议重复了一次。听了他的话之后,老头子们全都半信半疑,其中一个人问道:“日本人统治台湾这么多年,花了很多功夫才把台湾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福建怎么可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另外一个老头子附和道:“就是,就是。我记得三五年从大陆来了一帮高官,参观到我们村的时候,连声说不可思议,显然是没有料到台湾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发展这么快,由此可见,当时大陆的形势好不到哪里去。”
柳玉民看到老头子们都随声附和这两人的意见,不动声色地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袱裏面取出数十张福建出版的报纸,递到他们的面前,说道:“这些报纸是过去一个星期内出版的,裏面的新闻囊括了福建和国内的方方面面,你们可以从这裏面对大陆,尤其是福建省内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郑九原来以为他的包袱裏面携带的是武器,没想到居然是报纸,于是随手拿起一张看了起来,只见头版的位置上赫然印着:乡乡通公路计划顺利完成!下面的小字详细说明该计划的起始时间和投资规模,以及最后一个接通公路的乡镇名字。
柳玉民携带的福建各主要报纸上面,刊登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头子们通过这些报纸感受到了海峡对面朝气蓬勃的生活,同时也发现了两个意外的地方:第一,居然有大量批评政府的言论在裏面;第二,报道十九路军在战场上面表现的文章不是很多。
听了老人们的问题之后,柳玉民解释道:“我们十九路军军长孙百里将军和财政厅长杜周南先生是福建地方政府的灵魂人物,他们两人都认为政府只有置于民众和舆论的监督下才能够进步,所以一手在福建创立了议政大会制度,用来监督包括他们两人在内的政府运作。当然,由于我们还处于国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有些规章制度暂时还不能落到实处,比如说,我们军长的绥靖主任就不是议政大会能够罢免的,但是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已经非常先进了。至于第二个问题,报纸以私营的居多,肯定要考虑报纸的销量,战争旷日持久之后,民众就渐渐习惯了,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自己的身边来了,所以报纸就投其所好,改变报道的重点。”
郑九说道:“看来福建民众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要不然怎么敢对近在咫尺的战争视若不见呢?”
柳玉民点了点头,说道:“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还没有在十九路军面前占到便宜,福建民众自然有信心。”
看到老人们的态度已经松动,柳玉民又说道:“我们非常欢迎各位老人家到福建看看,切身体会祖国的新面貌,再和岛内的生活作个比较,哪个好哪个坏,自然一目了然。”然后又挑拨道:“日本人很快就会要求台湾人改用日本名字,苛捐杂税也在逐渐增多,如果他们真的把台湾人当成自己的国民来看待,怎么会这样做?为什么日本人享有选举权,而台湾人却没有呢?”
老人们被他的话煽动起来,纷纷开始痛斥日本统治者对台湾人的高压政策和歧视,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立场和大陆拉近了。
柳玉民用了三天时间把渔村裏面的几个老人的工作做好,然后要郑九带着他到附近的村子裏面去活动,郑九这才知道他这种情报人员的作用,不过,还是有些疑惑:“按照你这种做法,什么时候才能够把全台湾活动一遍呢?”
柳玉民笑着说道:“这项计划早在好几个月前就开始了,在我之前已经有百余个情报人员被派到岛内了,另外,我们还有专门的侦察人员来搜集军事情报,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郑九听他这么说,这才意识到十九路军已经做足了功夫,等到时机成熟之后,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出兵台湾!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站错队,否则,大军登陆之后,肯定会清算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