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日本政府和军部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诺门坎’前线的时机,孙百里毫不犹豫地向台湾各地派出大批间谍,在刺探经济、军事情报的同时,不遗余力地鼓动岛内民众的反日情绪,为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作铺垫。
起先,福建方面都是利用走私贩、渔民和一些主动到大陆来参加抗日的爱国志士进行地下工作,随着人员来往的逐渐增多,开始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而日本人此时大力推出的改用日本姓名的运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很多摇摆不定的中间派推到了大陆这边。
面对如此喜人的形势,孙百里随即开始进行登陆台湾的军事部署:首先,派出大量的精干小分队深入岛内,在日军重点布防的地区潜伏下来,准备迎接大军登陆;其次,命令谍报人员用日币假钞收购粮食,在阿里山地区设立秘密仓库,作为战略物资储备起来;再次,从国土防衞司令部下属的各部队当中挑选福建本地士兵组成台湾军团,在福州的训练基地集中训练,为了提高官兵们对台湾的认识,孙百里特意让工兵部队在训练基地按照5:1的比例修建了登陆地点滩头的模型,由攻击部队反覆演练,直到烂熟于胸;最后,对从美国买回来的几艘退役登陆艇全面整修,作为运输重型装备和士兵的工具,为了弥补运力不足的缺点,马尾船厂生产的快艇也全面改装,增加了装甲和武器,另外,还以安全检查为名,对沿海各港口的商船和货轮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准备在战时征用部分可用的船只。
就在中国战场陷入短暂和平,日本全力投入‘诺门坎’前线的时候,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和心怀鬼胎的斯大林指示各自的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附属秘密议定书》,结成军事政治同盟,准备一起瓜分波兰。本来,希特勒和日本结成的反共同盟,原本就是要联合日本共同对付共产党控制下的苏联,可是希特勒一转身就把这个同盟破坏掉,反而和苏联打得火热,使日本政府和军界普遍感到被出卖了,最后,怒不可遏的日本政府命令驻德大使以此条约违反《日德防共协定秘密附属协定》为由,向德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然而,已经铁了心要把日本甩开的希特勒怎么会在乎软弱无力的抗议呢,遭受羞辱的日本政府和军部就把矛头对准了一直主张与德国结盟的平沼首相。由于受到国内政治势力的猛烈抨击,8月29日,平沼被迫宣布辞职,他在辞职声明中痛悔莫及地宣称:欧洲形势复杂离奇,我国以往的政策到此为止,本人辞职下台,日本帝国需要新的首相新的内阁,另行制定新的外交政策。
日本统帅部认为,希特勒之所以毫不犹豫地抛弃日本,选择了苏联,就是因为斯大林认为苏联更有实力,如果‘皇军’能够在‘诺门坎’地区击败苏联军队,展示日本的实力,就能够有力地回击希特勒,让他为抛弃日本而感到后悔,于是日本关东军迅速集结大量兵力,准备彻底击溃对面的苏蒙联军。
1939年8月4日,日本陆军省部发布命令,从关东军抽调精锐部队组成第6军,专门负责诺门坎方面作战。而苏联方面也毫不示弱地向‘诺门坎’地区集结,在八月初就达到了三个狙击师,七个坦克旅和两个炮兵团的兵力,另外在防线纵深还有五个步兵师和大批飞机作为预备队。
8月23日,关东军第6军以七个大队的兵力,从苏军左侧翼迂回进攻,结果钻进了苏军的口袋,向来以悍勇着称的日本陆军精锐,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被苏军的坦克群轮番冲击炮轰,日军中所有指挥官均相继战死,部队被全歼。
随后,日军虽然也竭力发动攻势,但是在苏联军队优势的机械化部队面前,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反而又损失了不少兵力,日军无力再发动进攻,转而采取守势。
就在日本统帅部对‘诺门坎’局势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收场的时候,从欧洲传来了惊人的消息!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全线进攻波兰,在欧洲燃起战火!
日本政府对背信弃义的希特勒引发了欧洲大战的导火线,感到幸灾乐祸。由于受到希特勒所谓反共协定的愚弄和平沼外交失败的教训,新任首相阿部信行于9月4日發表日本政府声明:“值此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不予介入,决定专向解决中国事变迈进。”明确表示日本绝对不会去履行与希特勒签订的同盟条约,出兵攻打苏联,如果欧洲国家要攻击德国的话,完全不用顾及日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