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苏四国的领袖们在第一天会议中确定了合作的方案,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军人们变成了会议的主角,他们非常详细地对合作的具体时间、步骤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并且制订和审查了反攻东南亚诸国时间表,参谋们有时候也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但是总体的气氛还是非常愉快的,会议的议程进行的非常顺利。
闲暇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四国元首们每天都聚集在总督府的花园里享受南亚次大陆的和煦阳光,一边品尝印度红茶,一边谈天说地,并且根据地域自然分成了两拨——罗斯福和孙百里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而丘吉尔和斯大林则被欧洲的局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尽管年龄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罗斯福还是和孙百里聊得非常投机,因为他对这个年轻的政治家带有浓厚的兴趣——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军官,竟然能够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内,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领袖,这即使是在美国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何况是战乱频仍的中国!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在他的领导下不但逐渐扭转了战场的局势,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了把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引导到自己希望的道路上去,罗斯福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从政的经历,籍此把美国的典章制度、建国理念和对平等、自由、民主等观念的推行一一介绍给孙百里。
谈话中,孙百里始终保持着恬静的表情,凝神倾听罗斯福的介绍,并不时提出问题,显得非常感兴趣。然而,罗斯福已经从第一天的会议中知道,中国总统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老练的手腕比一些资深的政治家也毫不逊色,因此,罗斯福无法确定孙百里是不是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感兴趣。
孙百里敏锐地察觉到罗斯福的担心,等到罗斯福介绍完自己的经历之后,他也不动声色地把自己在过去十年间的经历简略地叙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自己在福建推行的一系列新政,以及全力推动五权分立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并把自己担任总统之后大力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也详细介绍一遍。孙百里通过这些生动而具体的实例,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并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
深入了解了孙百里的想法之后,罗斯福终于放下心来,开诚布公地问道:“孙总统,中国军队进入东南亚之后,能不能在战争结束后就全部撤退出来?”
孙百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战争结束之后就撤退是不可能的!”
没等罗斯福出声询问,孙百里就解释道:“日本的入侵彻底摧毁了东南亚地区的殖民体系,如果中国军队马上撤离的话,这裏很容易陷入混乱状态,甚至有可能爆发新的战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在这裏建立民主的制度和政权,然后才能考虑撤离的事情。”
罗斯福点了点头,然后用手指着正在另外一边相谈甚欢的斯大林和丘吉尔,心有不甘地说道:“如果他们和我们有同样的想法该有多好啊!”
说到这裏,罗斯福的脸上露出悲天怜人的表情,说道:“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就遭受了两次大战的浩劫,数以百万、乃至千万人失去了生命,人类的文明遭到严重的威胁,社会生产不进反退,几乎把全球经济都拖入了崩溃的边缘!战争造成的伤害如此之重,该是人类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接着他话锋一转,直截了当地抨击英苏两国的首脑:“固执的大英帝国首相先生依然沉湎于恢复殖民帝国的浪漫而年轻的迷梦之中,被基普林的仁慈王国,即所谓的白人担负重任的胡说八道迷住心窍,他认识不到世界正在发生多么迅速的变化!如果整个英国政界都抱着这种思维的话,我担心这个强大了两百年的帝国将永远沉沦下去!”
“至于斯大林元帅,他和希特勒完全是同一类人,妄图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所有人之上,残酷的清洗和对邻国的侵略就是最好的例证!”
孙百里笑着说道:“可惜他被希特勒抢了先,又没有德国那样的实力!”
罗斯福笑了笑,说道:“是啊,如果不能把他控制住的话,这场战争一结束,我们就要准备下一场战争了!”
孙百里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轻声说道:“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个延绵不绝的战争史,因此我们中国人对于战争有更深刻的体会——战争爆发之后,只有用战争才能制止战争;当人民面对一个残暴的政府的时候,战争也是唯一的选择!”
罗斯福点了点头,深有感触地说道:“就如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不断策划战争,但是目的却恰恰是为了终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