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失败之后,日本统帅部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以首相阿南惟几和海相山本五十六为首一派人认为,为了避免日本国民遭到战争的伤害,可以在保留天皇体制的前提下,再次与盟国方面展开停战条件;以陆相、总参谋长和教育总监为首的一派人认为,既然同盟国已经拒绝了日本的求和,就没有必要再去忍受这种耻辱,宁可全部体面地战死,也要让盟军付出惨重的代价。由于裕仁天皇始终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主战和主和两派势均力敌,都无法说服对方,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
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急先锋,日本陆军一直以凶狠好斗着称,尽管形势已经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仍然有大批的少壮派军官执迷不悟,聚集在东条英机等人的周围,准备进行一亿国民全体玉碎的疯狂抵抗。
夹在日本主岛和九州岛之间的四国岛,本身就不是日军的防御重点,守备部队的总兵力仅仅十多万人,并且大部分是新扩编的部队,装备和训练都很差,在盟军的凶猛进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除了小部分人从德岛北逃神户之外,其余的部队全部被歼灭,盟军仅仅花了十天的时间就占领全岛。这样一来,盟军就可以随时在濑户内海西侧登陆,威胁广岛以北地区的日军后路,日本统帅部只好命令部队大踏步后退,准备在京都地区进行殊死抵抗。
日本统帅部在裕仁天皇的默许下,在以京都为中心,横跨东西海岸的数百公里防线上部署了十四个步兵师团(其中有三个决战师团)和一个坦克师团,再加上地方上的守备部队,总兵力接近超过五十五万,并且勉强拼凑出四十余架战斗机和两百七十余架自杀式飞机,坐等盟军的到来。京都、大阪和神户等城市都是日本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人口密集区,是日本本土决战的防御重点地区,日军构筑了相对比较坚固、完备的防御工事,还有总数超过百万的国民义勇队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因此兵力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2月12日,盟军主力部队十五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师推进到日军防线前,随即在长达五十公里的宽广正面展开攻势。
战斗开始前,照例是出动轰炸机群对日军阵地投掷大量凝固汽油弹和重磅航空炸弹,然后再由炮兵群进行长时间炮击。
炮击刚刚停止,两百多辆坦克在日军阵地正面展开队形,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导引数以万计的步兵发起冲锋。
坦克群刚刚逼近日军阵地前沿,天空中就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三百多架日军战机排着密集的队形出现在战场上空,由于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已经很久没有升空战斗,盟军将士还以为是自己的飞机,等到敌机临头的时候,才发觉有异,但是为时已晚!
日军战斗轰炸机群先是俯冲投弹、扫射,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把携带的弹药全部倾泻一空,然后迅速向高空爬升,在一千多米的高度掉头向下,向坦克群笔直地冲了下来,发动自杀攻击。数千枚炸弹和三百余架飞机把日军阵地前沿变成一片火海,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几乎把人的耳膜都要震出血来,四十余辆坦克被重磅炸弹直接命中,炸成一堆废铁,八十多辆坦克不同程度损毁,不得不撤出战斗,步兵的伤亡超过三千人,攻击队形变得散乱不堪,很多地段出现了空档。
就在这个时候,被燃烧弹炙烤得焦黑的日军阵地上,突然冒出无数人影,最前面的数千名士兵无一例外的抱着炸药包,哇哇怪叫着冲了过来,径直向所剩无几的坦克杀去。
盟军猝不及防,在日军的凶猛冲击下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出发阵地,才依靠阵地侧后炮兵群的密集炮击和出发阵地上的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网挡住了日军的攻击。随后,海军舰载机和九州、四国等地机场起飞的陆基战斗轰炸机先后赶到,对盟军阵地前沿进行地毯式轰炸,把没有及时撤退的两千多名日军炸得尸骨无存。紧接着,轰炸机群再次对日军阵地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航空火力准备,把数百吨炸药倾泻下去,数百门重炮在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里总共发射了两万多发炮弹,把日军阵地翻了个,在这种强度的火力打击下,几乎没有人能够生存下来。
由于日军早就摸清了盟军的攻击程序,部署在一线阵地的全部是地方守备部队,主力部队全部躲在二线阵地的坚固坑道裏面,安静地等待夜晚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