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对德宣战(1 / 2)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1637 字 2个月前

4月20日,包括关东军在内的侵华日军陆军地面部队十五个军,六十二个师团,两百二十万人,在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的率领下,正式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此外,日本海军驻华的第三和第五舰队,以及第五航空军所部合计三十七万人也在投降之列。中国军队随即快速推进到东北和满蒙地区,接受日军投降,接管防务,大后方派出数以十万计的地方官员奔赴上述地区,接管地方政务,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贪污、腐化,监察员也派出大量干员监督接收工作。

与此同时,进入日本本土的一百多万中国军队和二十余万美军地面部队在薛岳将军的统一指挥下,将日军集中缴械,并由中美联合组建的宪兵部队负责地方治安,薛岳随后被中国战区司令部任命为日本占领军总司令。美军为了加快在太平洋战场的接收速度,同时为进军欧洲做准备,把海军的主力舰艇全部抽调到南太平洋和澳洲,只在日本国内留下象征性的两个陆战师地面部队和一支主要由巡洋舰、战列舰和运输舰组在的舰队,为中国军队输送补给。这样一来,整个日本就完全处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下。

在完全控制了日本的局势之后,占领军司令部在中国统帅部的授意下对日本展开一连串的严厉手段,以报复日本军队在中国境内犯下的罪行:第一,对曾经参与从中国搜罗黄金、白银、珍宝、古玩、文物和战略物资,运输藏匿到日本国内的军事情报人员进行突击审讯,然后根据他们的交待把这些物资悉数起运回国;第二,将日本国家银行储备的黄金,以及从其他国家搜刮来的财物一股脑地装船运走;第三,将散布在九州和四国等地造船厂的主要设备,以及八幡为中心的钢铁企业机器设备全部拆除,整船运往中国东北和华中、华南等地,扩建钢铁企业。

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生,占领军当局直接用日本战俘来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并公开招聘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参与。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人群情激愤,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抵制,并且没有一个人愿意替战领军工作,薛岳毫不客气地采取高压手段,枪杀了一批护厂的工人,然后以每天五斤大米的高薪来招聘技|师。

自此进入1945年以后,日本政府就对国民的粮食供应采取了配给制,每天的定量从三百克大米一直降低到一百克,等到宣布投降的时候,连一百克大米都无法维持,导致大部分日本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吃过饱饭了,占领军又把收获的粮食强行征集上来,这样一来,日本人必须在饥饿的肚子和爱国之间做出抉择,最后,对生存的渴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终于有三十多名工人主动前去应聘,有了第一批之后,其他日本人顿时疑虑全消,于是数以千计的船厂和钢铁厂工人走出家门,加入了拆除设备的行列。

为了避免盟国方面的指责,轮船在从中国返航的时候,都满载着大米,使日本国民能够维持每天两百五十克大米的定量,不致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这时候的日本国民,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尽管内心充满了仇恨和不满,但是不得不被动接受占领军安排的命运,同盟国方面开始着手组建国际军事法庭,搜集物证和人证,准备展开日本战犯进行审讯,与此同时,在苏联和英国政府的强烈要求和不断催促下,中美两国政府和军队开始着手准备即将开始的欧洲战争。

鉴于日本的形势逐渐趋于稳定,孙百里首先把犹太军团的装甲师从日本撤出来,在渤海湾登陆,与西北军团汇合,组建欧洲集团军群,这支部队下辖八个坦克师(有两个是用缴获的日军坦克组建的轻型坦克师)、八个摩托化步兵师、四个骑兵师和二十个步兵师,总兵力为八十五万、坦克两千八百余辆、各种口径火炮一万两千余门和两千两百架作战飞机。

美国政府考虑到补给线过于漫长,如果兵力过于庞大,后勤难以保证,所以只投入了由两个坦克师和八个步兵师组成的陆军第十集团军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并派出第十航空队和三个B-29重型轰炸机中队进行空中支援。与此同时,美军主力部队越过浩瀚的大西洋向英国集结,准备在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以开辟第二战场。

德军经过漫长的冬季之后,不但完全接收了被占领的苏联领土,而且使在莫斯科战役中损失惨重的部队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和补充,从德国本土、罗马尼亚、奥地利、匈牙利等仆从国家征集的数十万新兵全部补充到位;坦克、重炮和飞机的数量也恢复到正常水平,物资的储备也足够五个月连续作战的消耗;部队士气高涨,几乎所有人的都认为战争将在冬季之前结束,苏联政府和军队的覆灭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德国统帅部在苏联的夏季到来之前,就在北德维纳河以西地区集结了八十五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十四个坦克师和八个摩托化步兵师,总兵力约两百二十万人,坦克三千两百辆,各种口径火炮两万余门,作战飞机一千八百架。

苏联虽然在通过不断的动员,在北德维纳河东岸地区集结起四个方面军,共计一百八十万的兵力,但是在武器装备上却有很大差距,仅仅拥有坦克一千余辆,火炮和迫击炮八千余门,飞机不足七百架,处于绝对的劣势。更严重的是,苏军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埋葬在莫斯科城下,新编的军队裏面超过一半以上是老人和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战斗力的差距同样巨大!

从三月下旬开始,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就在强大的空中力量掩护下,向苏联军队发动持续、猛烈的攻击,经过十几天的战斗,突破北德维纳河防线,苏军只好大踏步后退,准备背靠乌拉尔山脉进行持久抵抗。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后,苏军士气大振,表现得无比顽强,德军为了在盟军增援赶到之前结束战斗,也全力猛攻,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险峻的地势限制了德军优势兵种的发挥,苏军堪堪守住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