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宗室贤王——李恪(2 / 2)

史事讲将2 徐夏半生 1669 字 2022-12-30

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将要出发赴任时,太宗写信告诫他:“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而你因为是我的儿子而地位显赫,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你要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能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永远做到宗室连成卫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你应该自励自勉,日日长进。你将要离开我的身边,十分伤心恋恋不舍。想送你些珍贵的玩赏物品,又怕助长你的骄傲与奢侈,所以告诫你这些话,作为父亲的教诲。”

或许是这封《诫子书》的作用,李恪学会自我克制,此后史书上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的记载。不仅如此,李恪敬畏权万纪的刚直而善纳其言,连太宗都啧啧称奇,以为此乃权万纪的一大政绩,以致日后在处理齐王李祐类似的问题上,太宗想如法再行,不想适得其反,且妄送权万纪的性命。

因齐王李佑谋反案犯纥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谋反,导致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太宗口头许诺魏王李泰为太子,但司空长孙无忌坚持请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太宗亲自审问李承乾,李承乾指控李泰谋储,太宗幽禁李泰于将作监,册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不久之后,太宗怀疑晋王李治仁弱,便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稚奴为太子,然而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太宗这才打消了念头。太宗对李恪说:“父与子虽然是最亲近的,但是如果儿子有罪,国家的法度也是不能以徇私的。汉武帝已经确立汉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气,私下图谋不法的事情,霍光凭借诏书就可以将他诛杀。你做为人臣,不可以不以之为诫。”这段话在《贞观政要》上的记载是贞观十一年,因此时间上存在争议,未知太宗此言的背景,但是从现存史书记载观之,长孙无忌从此之后,深为记恨李恪。

李恪时为高宗李治在世最为年长的兄长,授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不久之后,又被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加授太子太师。

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有子四人,李仁、李玮、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有女亦四人,现已知第四女信安县主被罚守献陵。

据《资治通鉴》记载,案发后,高宗召见房遗爱:“我与你是亲戚,为什么要谋反?”房遗爱则回答道:“我包藏祸心,罪该万死,但是我告发吴王李恪是希望赎罪。贞观年间,纥干承基、游文芝一起与侯君集、刘兰共同谋反,后来承基告发侯君集、游文芝和刘兰,自己得以保全首级并得到了官爵。”李治闻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承受了尚公主的尊荣,怎么能与承基相比?现在告发李恪谋反已经太晚了。”高宗于是哭着对侍臣说:“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兵部尚书崔敦礼说:“过去周公诛除管叔蔡叔,汉景帝平七国之乱,然后是汉昭帝的时候,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谋逆,都以国家法度处以应有的刑罚,这些前事都不远,陛下怎么能改动法律就为了施舍恩情呢?”高宗于是放弃了求情。

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如果祖先宗庙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不远,此事,亦被后世认为是长孙无忌应有此报。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李恪在获罪赐死后,墓志记载唐王朝特别优待以国公之礼将其下葬,可见李恪在被赐死时已被废为庶人,也就是说,其皇族的身份在当时被剥夺。

中宗复辟,恢复大唐,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与李恪同时获罪的荆王李元景,得以追复爵位与封地,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而他的亲王爵位和封地被恢复,至此,李恪才被彻底的昭雪平反。(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