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往事(1 / 2)

双阙 海青拿天鹅 1556 字 9个月前

“往事?”望着姬舆。

他垂下视线,拿起我胸前的玉韘,在指间翻转地看。

“姮,可曾同你讲玉韘乃自幼所佩?”好会,他问道。

点头:“说过。”

“此乃祖父遗物。”姬舆缓缓地:“他去时,此物还崭新,未曾用过,一直留下来,父亲故去后,邑姜太后就把它给。”

“如此。”看着那玉韘上的夔纹,没想到它还有这样的历史。

姬舆躺回去,望着空,继续道:“当年虽稚幼,却至今记得那情景。母亲领我首次入宫,人人见着我都一脸惊奇,邑姜太后看着,与旁人道‘甚似’。彼时懵懂,后来才知晓,他们指甚似祖父。”

微讶,原来姬舆早就知道他长得像伯邑考。

“后来母亲也走了,”姬舆轻声:“邑姜太后便将我接入宫中,让与众王子生活在处。”

看着他,没有作声。

记得姬舆曾对我说过,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只有五岁。忽而有些同情,父母双亡这样大的变故,让个五岁的孩子该如何承受?那时的王宫于他而言也是全然陌生,稚幼的姬舆又该是怎样的心境?

想起以前在宴上听宗周贵讨论的那些话,贵族们似乎是不大看得上他的孤儿身份的。

“宫中之人待你可好?”思索会,问。

姬舆淡笑:“甚好。舆衣食不缺,且众王子一道受教。”他看看:“只是那时身服斩衰,除太子,众子弟见到,都躲得远远的。”

“太子?”想着,就是现在的子。

姬舆颔首,道:“太子从不厌,让我跟随他,别人欺时也护着。可过不久,先王将太子送往辟雍,而我年纪太小,留在宫中。”

侧起身,注目着姬舆。

他将草叶在指间轻转,语气平和:“太子离去后,在宫中再无人为伴。忍耐不住,便去向邑姜太后哭诉。”他的眸光渐渐深远,道:“太后却不劝慰,只看着我叹气,祖父不世之俊杰,何等英勇无匹,便是舆这般大时,也不曾缺过玩伴。可惜你这般懦弱,竟不似他。”

“懦弱?”怔住,:“那时不过五岁。”

姬舆浅浅地笑笑:“那又如何?听着祖父的故事长大,人人见到我,也只道乃伯邑考之孙。”

姬舆望着空:“以后,再不抱怨,每日只与射御为伴,风雨寒暑,夙无间断。”

好奇地看他:“舆那时年幼,何以坚持下来?”

姬舆看向:“牢记太后之言,坚信只要变得如祖父般强,玩伴便会有。”

讪,笑起来:“如此,之后玩伴可来?”

姬舆唇边勾起,道:“六岁在苑中射下鸦之后,众子弟便开始来与玩耍。”他停顿片刻,:“只是从此,仍日日苦习,也渐渐明白,往后万事都须托与自己。”

凝视着姬舆,良久没有话。

低头看向胸前,玉韘垂在草间,表面莹碧的光泽中,细细的擦痕如牛毛般交错。

一只手伸来,将它拾起。姬舆看着玉韘,道:“那时首次习射,用的便是它。玉质易损,没多久,便以骨角之韘替下,后来出征却仍携它上阵。”

坐起身,将姬舆手拿过来,在眼前展开。

仔细看,姬舆的手虽然大,形状却很好,手指长长的。只是长期的习武关系,骨节磨大,不少部位上生出韧韧的茧皮,看上去有些粗。

姬舆静静地由着,目光柔和。

“舆可知五岁时我在做什么?”好会,问。

“不知。”姬舆答道。

看着他,莞尔道:“刚满五岁时,连话都不会,也听不懂别人讲。”

姬舆微讶:“彀父说姮七岁已识字。”

“那是后来的事。”将视线移向边,太阳正渐渐变得彤红,光线却依旧觉得刺目,不由地微眯起眼帘:“那时日日只想着旁人究竟在说些什么。”

姬舆略头,看着:“往后呢?”

“往后,终还是学会。”看向姬舆,笑着:“不似舆有祖辈可效,却也使尽全力。”

姬舆注视着我,夕阳的光辉映入星眸,在睫下流转。

晚风中,凉意渐浓。抬眼看看头顶,空的颜色更深,银河的微光隐隐可见。

“日暮,回去吧。”。

姬舆微笑:“好。”说着,从地上起来,拍干净身上的草叶和沙子,走到水边提起衣篮,拉着我往回走。

黍米已经成熟,小路旁的田里仍有乡人在劳作,顿挫的歌声传来,空气中飘着阵阵烧禾的味道。

“姮。”正走着,姬舆忽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