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元朝的皇帝都尊崇佛教,他们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但对其它宗教,如汉佛教、儒教、道教,乃至外来的回教、基督教等等也并不排斥。

据元廷宣政院的统计,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大元境内的寺庙已达四万二千余所,僧尼21300余人,加上伪滥的假僧道,到了泰定帝执政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百万僧尼。你可知,当时的总人口只有八千七百多万人。

所谓的寺庙,都会有一个住持,规模大的还会设立方丈,而且,得道的高僧还不止管辖一个寺庙,有时还身兼多个寺庙的职位。比如,甘露寺的方丈就是如此。纪绪带着一颗好奇之心来求见方丈,总想一睹他的真容。

【一】《颂古五十五首.其一》慧开禅师.诗

知客僧推门走进了一个小院,很快他便出来请纪绪进去。

走进了方丈的小院,只见一个老和尚坐在一棵苍天大树的下面参禅打坐。他很老,得有九十多岁的样子,裸露在袈裟之外的皮肤全是褶子。听见有人进来,也不理会,只管坐在原地闭目养神……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大树底下的一个大树根呢!

走到老和尚的对面,纪绪施礼问道:“老方丈可好!”

老和尚依旧不言语。

纪绪便学着老和尚的样子,盘腿坐在了他的对面,心道:这老方丈,架子还挺大!不过,看他的样子,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除了老态龙钟之外,就剩下反应迟钝了……

过了片刻,纪绪悄悄地问老和尚:“老方丈呀,您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听口气,这小子有点儿瞧不起自己,老和尚便睁开了双眼,说了一个字:“有!”

纪绪心想:有就好,又问了一句,“是什么地方不同呢?”

老方丈说:“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呵呵!”纪绪笑道,“这算是什么与众不同,我也是这样呀!再说了,谁不是饿了就吃,倦了就睡?这怎能算是您与他人的区别呢?”

“不一样的!”

“有何不一样?”

老和尚起身把纪绪让进了自己的方丈,沏上了茗茶,给纪绪斟了一杯,说道:“有人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有人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的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纪绪说:“这也不甚特殊嘛,只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便可。”

“是啊!”老方丈道,“可是,世人很难做到的就是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而由此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平常心’。”

纪绪又问:“那,什么是平常心呢?”

老方丈抿了一口茶,吟了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听了老和尚所吟之诗,纪绪说道:“老方丈的这首诗,很好理解,无非是风花雪月之美景。”

“风花雪月,皆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内心欢喜,看什么都是美的;内心哀愁,看什么都会觉得糟糕。所谓的平常心,就是一种宁静淡泊的境界。放下心中的烦恼与杂念,便会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被浮名利益所蒙蔽双眼,做最真实的自己,珍惜当下,你就会快乐一生。”

【二】《菩提偈》惠能.诗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纪绪叹息道:“可是,人世间又能有几人真正地做到不将闲事挂心头啊!?”

老方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老方丈的意思,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啰?”

“是!也不是!”

“可是人世间的男女,总要追求美好的爱情吧!”纪绪道,“佛祖不也说过么——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纪绪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最后问道,“人世间,有真正的爱情吗?”

老方丈笑而不答。

纪绪又问:“难道佛祖说的,都不是真的?”

老方丈说:“佛祖从不骗人。”

纪绪问:“既然存在‘爱情’,怎么我就没发现呢?”

老方丈说:“那是因为你还没遇上对的人。”

纪绪问:“什么是对的人?

老方丈告诉纪绪说:“一见你,就笑的人;一见,你就笑的人。”

【三】《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