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任凭弱水有三千(2 / 2)

“杰克先生的这个用词很好,惜字如金。”纪绪笑道,“正因为惜字如金,我们才感悟汉字[1]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

其实,纪绪根本无心跟杰克逊谈论什么汉字之美,他只是想提醒清婉,一个大家闺秀应该保持的矜持……看见清婉与杰克逊不断地窃窃私语,就道:“诗与词,短短的几行字,便能描述一段感情;而成语,只有四个字,却能代表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四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杰克逊根本不相信。

纪绪说:“杰克先生,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一天,佛祖在树下问一个人,说,‘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还有一个疼爱你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这个人回答说,‘正因为我拥有太多的东西,才不知道如何取舍。’佛祖笑了笑说,从前啊,我遇到一个游客,他要渴死了,我怜悯他,就把他带到一个湖边。游客看到满湖的水哟,呆呆地瘫坐在那里,但却滴水未沾……我好生奇怪,问之原因,他说,‘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肯定装不下如此多的水,既然我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我不如一口都不喝了。’讲到这里,佛祖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他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但你,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太多的贪心,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讲到这里,纪绪偷偷地瞟了瞟坐在对面的清婉。

在与纪绪相处这一年来,清婉很了解纪绪的为人处世。尤其他在点拨人的时候,总是讲一个轻松的故事来提醒你的过失,这样,会使双方都不感到尴尬。清婉当然明白,纪绪的这个故事是在提醒她,不要在这个花花的世界里迷了眼,修染才是你的唯一。于是,清婉便不再与杰克逊说笑了。

看到清婉低下了头,知道自己的故事起了作用,纪绪便道:“我讲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杰克先生,我们的汉语是如何简化成金的。你看,这么长的一段话,我便可以用十四个字来代替——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足矣。”

杰克逊重复着这句话。

纪绪又问:“杰克先生,你听了这十四个字,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想?”

杰克逊说:“我,我想恋爱了!”

“对了,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表达爱慕。这就是汉字的另一个特性——适应性。”

“如果我感觉这十四个字还是多了,你想省去哪些字?”

杰克逊想了想,“足和矣,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还有呢?”

“任凭?”杰克逊说道,“弱水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如果把它变成四个字‘取之一瓢’,有没有改变它的原意?”

杰克逊一脸茫然。

纪绪又提示道:“比方你看上了一位姑娘,姑娘说,好女人那么多,你干嘛非娶我呀?!你会如何回答?”

“取之一瓢。”

纪绪点了点头,“女孩们更是惜字如命,无论她答应与否,她最多说一个字……”

杰克逊说:“嫖?!”

大伙被杰克逊的懵懂给逗得哈哈大笑。

杰克逊问身边的清婉,“不对吗?”

清婉说:“我哪知道!”

杰克逊又对着清婉验证了一遍,“miss甄,弱水三千,我只瓢你一个。”

清婉怒视着他,恶狠狠地说了一个字,“滚!”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杰克逊疑惑了起来:“怎会是‘滚’字?纪先生,她这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呀?”

纪绪说:“愿不愿意,你要看她当时说话的场合和说话时的情绪。她可能是对你厌恶至极,也可能是对你,爱的无以复加。”

“差距这么大?”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任何一个字,都需要你用心去体会。”

杰克逊看清婉又白了他一眼,说道:“如果她真的生气了,让我‘滚’,我该怎么办呢?”

巴图抢话说:“你就抱着她,往床上一‘滚’,万事大吉!”

众人笑,杰克逊却问:“巴大人的做法,对吗?”

“对呀,对于蒙古人的粗犷与豪放,这样做更能赢得女人的芳心。”纪绪问,“杰克先生,你会怎么做呢?”

杰克逊说:“人家让我‘滚’,我只好滚了……这样做,是不是太软弱?”

“不,你这是做,很符合中国人的做事风格——以静制动。”纪绪说,“你走了后,让她静下心来,好上想一想,岂不是一件好事!”

杰克逊又问:“若是你,你会怎样?”

纪绪笑道:“我会‘不滚’。”

“不滚?”

“我若‘滚了’,你让她的火往哪发?所以留在她身边,任她打,任她捶吧!”

杰克逊大笑,“你比我还贱!”

纪绪说:“你不懂,这才是中国文化的包容……”

————————————

注释

[1]汉字的三大特性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巴比伦楔形文字共同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作出了贡献。但埃及象形文字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已消失,巴比伦楔形文字也早在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唯有汉字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依然独立于世界文字之林,这是因为汉字具有三大特性。

一、汉字的适应性

汉字的生命力首先源于它适应汉语的特征。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一般一个汉字一个音节,形、音、义契合汉语特点,完美的实现承担记录汉语的表达功能。汉字还契合汉语语序这一最重要的语法表达手段。例如“客上天然居”,可以从左读起,也可以从右读起,各有含义。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字词组合,文意清晰;词中有画,景中生情。

汉语有限的音节加上声调,可以有一千多个带调音节。但这远远不足以记录越来越多的新词新语,汉字弥补了口语的不足。“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非常和谐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汉语几千年来一直保持它稳定和灵活的特质。

汉语从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的过程中,汉字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字具有非常强的组词能力。例如:以“鸡”组词,就有鸡眼、鸡胸、鸡头、鸡冠、鸡公、鸡皮、鸡骨、鸡心、鸡笼、鸡群、木鸡、火鸡、水鸡、土鸡、金鸡、家鸡、锦鸡、白鸡、黑鸡、山鸡、天鸡、阉鸡等数十个词语,不仅构词十分便利,而且还能从汉字层面推断出词义。这在拼音文字记录的语言里很难做到。例如,英语一般就没用“chicken”(鸡)作为语素去组“鸡眼”heloma、“鸡头”foxnut、“火鸡”turkey、“山鸡”pheasant等词语。

汉语音节有限,无论是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难免出现同音现象。例如“gong shi”,单独一个词音,究竟何指,往往不清楚,但是一用汉字书写,即清晰明了:“公示、公式、公事、攻势、工事、宫室”。这也是汉字生命力所在。

汉字源于图形文字,其方块形状留有图画的痕迹,书写时很容易以书写者的美感认识加以美化,成为艺术文字,进而发展出书法艺术。古典诗词曲赋讲究字数对等、节律对应。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汉字形音义一体化的样式为汉语诗词节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形成了汉语独特的文学样式。汉语精巧隽永的对联和雅俗共赏的灯谜,无不依靠汉字的构式特征。总之,汉字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汉字的开放性

汉字具有开放性特征。汉字作为形音义立体组合的表意文字,其核心“字义”十分稳定;其书写“字形”可以根据时代发展不断简化或者繁化;其“字音”可以根据不同区域方言系统要求发音。无论“形、音”如何变化,意义终究不变。这一开放性特点,使得汉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外的辐射延伸能力。

汉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方言的语言。汉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整合不断分化的过程。汉字的最优之处就在于它能适应多方言需求,不管你用什么方言的读音去表述,其字义不变。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就记录了汉代十三种汉语方言。当今,汉语的七大方言(或称十大方言)内部还有68种次方言,其下还可分出85种片区方言。从汉语方言调查和人们的实际交往中可知,各方言之间难以互相听懂,就是本方言内部由于地区族群的差异,也存在你说我听不明白的现象,但这些都因为汉字的存在基本迎刃而解。无论各地使用什么方音,汉字的表意都是一致的。交流的一切障碍借助汉字一写就明白。各地方言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语音系统发音,表达出的意义却是一样的。汉字的超方言性,使丰富多彩的汉语方言得以传承,使汉民族各族群的特色得以保存,使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百花齐放、充满魅力,汉字功不可没。

汉字不仅具有超方言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超语言的功能。汉字曾为国内许多少数民族借用,形成汉字壮文、汉字苗文、汉字侗文。历史上越南、朝鲜、日本等也都曾大量接受中国文化和中国移民,并借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越南自古以来一直使用汉字。直到近代沦为法属殖民地后,才发展了新的拼音文字。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汉字,四百年前才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不再使用汉字。汉字传入日本后,填补了日语没有书写系统的空白。日本官方早期正式书函、文献、历史、文化典籍都完全用汉字书写。近代以来,虽然日本也有主张废除或限制汉字的运动,但最终都无法改变日本人的汉字情结。

汉字的开放性,为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承立下汗马功劳,在亚洲构建了影响深远的汉字文化圈。

三、汉字的凝聚性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中国分分合合,但最终都走向了统一,这和汉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方面起的作用分不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北魏时期的鲜卑族领袖拓拔弘在军事上占领中国后,就要求鲜卑人必须会讲汉语写汉字,其后的元代清代统治者也是如此要求。汉字的凝聚性不容小觑。

汉字一直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华文化的浩瀚典籍集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各种古籍能保持完整直到现在,汉字功不可没。从商周编年史、先秦诸子百家、司马迁《史记》和许慎《说文》,到清代的《全唐诗》《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汉字维系了统一的书面语,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

汉字得到人们长期以来的敬重。几千年来,学校(私塾)的读书识字教学告诉我们,对语言文字要心存敬畏感。老祖宗告诉我们,字纸不能随意处理,否则是对孔子的亵渎。“敬惜字纸”的概念沿承了多少代人。人们尊师重教,尊敬语言文字,甚至出现语言拜物教现象。汉字的构式审美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思想。汉字展示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整体性、统一性,获得一代又一代人的良好传承。中国人历来都有见字识人之说。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层面的修身,往往能通过书写管中窥豹。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随着华人的足迹走向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会建立华校,有华校的地方就有读书识字教学,有汉字汉语的传习就能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通过汉字记录汉语,中华文化实现了传承的持久性、稳定性,中华民族也实现了持久的凝聚性与稳定性。今天,华人华裔凭借汉语汉字作为民族标记和身份认证,将继续维护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汉字的超时空性,超越了不同的方言以及国家,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和内聚性,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符号和文化功能。(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