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桃花脸薄难藏泪(2 / 2)

雾为襟袖玉为冠,

半似羞人半忍寒。

老道士爱情观讲得很贴切,可达普化一点儿也没有听进去,他一门心思盯着那间小屋。

此时,那靓衣小道姑【1】找了一个小凳子,也坐在门口听老道士讲经。她,正是达普化的心上之人。

虽是背面,但达普化一眼就能认得出来。因为她头发洁白,梳的不是道姑头,但又像是道姑头。她的发髻比其他的道姑要高得多,有点儿像俗家女子的“飞天髻”,只是在飞髻的末端又套了一个类似于黄玉似的冠。

白发呀?是不是年事已高?

莫要惊讶,达普化可没有那么另类,她虽然和李道长一样有一头雪白的头发,但她俩的年纪却相差甚远。李道长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了,而达普化看上的这位,还不到十二岁呢……

李道长的讲经声把达普化的目光给拽了回来:“有人问我,我都这么优秀了,怎么还谈不上恋爱呢?我告诉她,你要的太多了!择偶时,你强调太多的‘有’——要有学问、有样貌、有香车、有宅子……唯独缺少核心的‘爱’。

《道德经》第11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情感中讲究的是‘空杯’之道。

一个器皿,因为有中间的虚空,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欲要充实,先要虚空;欲要新生,先要死去。

太多外在条件的‘优秀’,掩盖了爱的生命力和爱人的能力。这也说明,你还没有做好恋爱的准备,还不懂得什么叫“爱”。一个不注重爱情培养过程的人,也注定不可能享受到爱情的甜美果实。

《道德经》第76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说明,柔弱胜刚强。

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相反,看起来似乎强大刚强的东西,由于它的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君断言,柔弱的呈现胜过刚强的外表。

很多有才有貌的女子存在婚恋之忧,她们往往归咎于恋爱对象少,无暇谈感情。但本质上是由于‘刚’的成分太多,‘柔’的成分太少。女子应该注重并且充分展现柔静之美。并不是柔弱的外表美,而是内在的深层的美。”

那小道姑好像感觉到达普化来了。

她朝达普化坐的位置瞥了一眼,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间,再一次惊艳了达普化。

她,天生丽质,略带着淡淡的忧伤;她,雾为襟袖玉为冠。

不知那小道姑是因为害羞还是畏寒,她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自己的胸前,而她那双美眸却不时地瞟向达普化这边……

————————————

注释

【1】道姑

正统道教称呼中,并没有“道姑”这一称呼。女道士一般称女冠、女黄冠、坤道、仙姑。

(1)“道姑”称呼的由来

道姑一词,最早出自后蜀《鉴训录》一书。但真正将道姑一词推广开来的,则是明初的史学家陶宗仪。他曾在一本书提出了三姑六婆的说法,分别用来指代当时社会中从事各种事务的女性。分别是道姑、尼姑、卦姑;六婆则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这是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女性压迫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三姑六婆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导致后世民众多以三姑六婆来进行贬低妇女。

(2)“女冠”并不是称呼,而是尊称

“女冠”是道教中对于女性道士的独特尊称,古代有给成年男性加冠礼的习俗,但女性是没有行冠礼权力的。道教提倡男女平等,无论男女都有行冠礼的权力。因为在唐朝时期,有很多女性为了行冠礼,纷纷进入道观修行。她们皆戴黄冠,因俗女子无冠,唯女道士有冠,“女冠”一词由此而来。故而在道教中,女性道士也用女冠一词进行表述,但是通常不会做为口语出现。

(3)如何称呼女性道士

在道教文化中,无论是男道士还是女道士,都统一称为道长、仙长等,如果知道姓什么,冠上姓就行了。在全真教中,则将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为的就是提倡男女平等。

很多朋友在遇到女道士时,往往采用道姑这个词,殊不知,这是对女道士极不尊重的行为。你可以称她为女冠,尊称一声仙姑。道长是道士的首领,尊称仙长。不过,一般的道士也可以尊称道长的。

(4)关于道士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才制定了出家制度。

不过,那时候的道士又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

全真派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道士,女为仙姑,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胡须。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有差异。比如,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的规定,仪式非常隆重。(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