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上回我们说到韦睿和曹景宗获得了登陆作战的完胜,在北魏军的跨河浮桥的重要节点都成功筑城驻守,和魏军对峙起来。那么南梁的将军们打算如何对魏军展开最后的攻击呢?我不由得想到《三国演义》里描写赤壁之战时,孔明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的分别在手上写下一个字的桥段。没错,韦睿和曹景宗应该也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火攻”。
中国古代的战争,用“火”非常频繁,像“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和孙权的赤壁之战”,“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等等。想来这也是因为当时的城防、船只、防御工事等,多由巨大的木头建筑而成,所以攻城拔寨用火攻,也就成为古代将军们不二的优选方案。韦睿和曹景宗当然也不例外,他们计划首先用火船冲击魏军跨河工事和浮桥,随后用敢死队乘坐高大的楼船直接攻上魏军桥头,其中韦睿负责攻击南桥,曹景宗负责攻击北桥。
而要顺利实施南梁军的火攻计划,必须有两个条件:其一是“风”,只有东风乍起之时,南梁军的火船才可以乘风破浪,快速冲击北魏军的栅栏工事,后续部队才可以迅速通过魏军的箭雨封锁线,来到跨河工事近前;其二是“水”,只有当淮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之时,南梁军的楼船才可以和魏军的跨河工事等高,才可以方便将士从船头直接攻上桥头,从而减少伤亡。
这一天很快到来了。公元507年春3月,史载淮河水暴涨六七尺,东风大作,南梁军用载满干草并涂抹油膏等引火之物的火船开道,后面则紧跟高大的楼船舰队,一时间万舰俱发,向魏军的河桥展开了巨大的攻势。
《资治通鉴》对当时的情景做了精彩描写:“……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
在烈火的焚烧下,在南梁敢死之士的攻击下,在湍急的淮河水的冲击下,魏军的拦河工事以及跨河浮桥终于崩塌了,连同大批魏军守桥部队,被波涛汹涌的淮河水所吞没,一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在上一章曾经说过,魏军建设的拦河工事和浮桥,用围棋的术语来说,就是双方“打断”和“连接”的“棋筋”所在,史载南梁军一见火攻奏效,顿时士气大振,呼喊声震天动地,士兵们人人奋勇争先,以一当百,锐不可当;相反,随着浮桥工事的崩塌,魏军的士气也彻底崩溃了,魏军守桥部队的败亡瞬间演变成全军的大溃败,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北魏帝国中山王元英此时的感受,估计和我们草根老百姓倾全家之财力在去年买了假药停“乐视网”的股票然后今年看着它“崩盘”的感受差不多。
史载北魏军的各个营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崩溃,驻守在淮河北岸的杨大眼见势不妙,率残部烧营而去,而淮河南岸的魏军将士可没那么幸运了,跳水淹死的,被南梁军斩杀的,跪地投降的,数以万计,沿淮河南岸一百多里,尸体相互枕藉,惨不忍睹,魏军统帅元英只身逃跑,一直逃到梁城,才摆脱南梁追兵,仅得一命而已。钟离之战以南梁军的完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