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上回我们说到北魏帝国和南梁帝国不断往朐山地区增兵,一场恶战渐渐拉开它狰狞的帷幕。史书记载,公元511年夏季,北魏卢昶的援军率先到达朐山,登城固守。不久,南梁马仙琕也率军赶到,包围朐山,实施攻打。南北两大帝国就这样你来我往,朐山攻防战一打就是好几个月,双方各有胜负。
而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来到本年的秋季,正如游肇跟元恪分析的那样,北魏军在地势低洼的朐山地区并不利于持久战,卢昶在和马仙琕对抗的过程中渐落下风,于是又派出使者向皇帝元恪请求增援士兵六千,粮食十万石。
但现实情况却给卢昶上了一课,由于几年前北魏帝国在钟离之战中大伤元气,之后边疆又连年爆发战争,于是北魏边疆粮食储备和兵源此时已经捉襟见肘。史书记载,元恪此时只派出了四千援军驰援朐山,而对于卢昶提出的粮食补给,史书却只字未提。
我们知道,战争其实打的就是后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线将领就算是“孙武在世”,也不可能率领缺乏箭矢利刃,饿着肚子,连走路都困难的疲敝之卒获得胜利。更何况,北魏此时的主帅还是个皇帝身边的宠臣,从未经历过战争历练的文官卢昶。
史载战争打到公元511年的冬季,卢昶所部粮食等物资全部枯竭,而就在此时,北魏帝国增援朐山的后方基地琅琊城守备军司令傅文骥又给卢昶背后插了一刀,史载他献出琅琊郡城,投降了马仙琕!
而傅文骥的献降却实实在在成了这场战争的“拐点”。12月19日,卢昶的神经终于崩溃了,他首先率军突围逃走;而北魏军主将这一跑不打紧,北魏各个军镇军营士气全无,全线崩盘;俗话说兵败如山倒,没有组织,全线崩溃的北魏军兵此时全都成了待宰的猪羊,南梁振远将军马仙琕率领南梁精锐漫山遍野的追杀魏军,朐山地区二百里间,魏军尸体相互连接;而正在此时,天又降下大雪,那些缺食少穿,从南军利刃下逃出生天的魏军兵士又多被冻死冻伤,史载最终从朐山战场逃出来的魏军士兵仅十分之一二而已。
北魏南梁的朐山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我们说北魏在朐山的惨败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北魏钟离之败后元气大伤,边境人心浮动,战略储备匮乏,在朐山这个地势低洼之地作战又不占地利,所以战争还没开始,就有了失败的先兆。
从主观讲,北魏帝国名将元英在一年前病逝,而另一位熟悉徐州情况的战将邢峦也不知为什么没有被派往前线(或许是生病?史书没有记载,也不能乱讲),所以皇帝面前的红人,“饥鹰侍中”卢昶就无奈变成了此次战役的主角。
卢昶出身北朝名门望族“范阳卢氏”,历代都有卢氏子弟担任帝国高官,像卢昶的爷爷卢玄本身就是北魏重臣崔浩的表弟,官至宁朔将军兼散骑常侍;而卢昶的老爸卢度世更是进位侯爵,担任帝国太常卿,兼镇远将军。不过,尽管卢昶家室显赫,但都以“文治”名扬于世,在军功方面均无大的建树。不仅如此,卢昶在其公职履历里面,还有一个不光彩的污点。
那是在孝文帝元宏时期,南齐萧鸾杀死萧昭业自立为帝,元宏以此为借口南征(参见“风云再起”),而史载此时卢昶正在出使南齐,而不幸的是卢昶的大哥卢渊还正在元宏军中出谋划策,跟南齐军恶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