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同年又被制科录取。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唐·杜牧《重登科》
26岁那年,杜牧一举进士及第,并于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一时间名声大噪,随即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社科院的院士,得意之余他写了这首诗。“重登科”表示两次登科,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
07
梁灏,宋雍熙二年状元及第。
白首穷尽,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宋·梁灏《及第后作》
梁灏出生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自幼喜爱读书,长大后成了当地有名的才子。梁灏在后晋时期乡试为第三名,35岁时科举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几乎每届科举都去参加。由于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科举考试时断时续,梁源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的考场。宋太宗雍熙二年,82岁的梁灏终于考中状元,被授予翰林学士。
08
李程,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丙子科状元。
曲台送春日,景物丽新晴。
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
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
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唐·李程《春台晴望》
唐德宗贞元丙子科殿试,出了两道试题,一为《日五色赋》,一为《春台晴望》诗。最终李程中状元,这是他写的《春台晴望》诗。
图片
09
韩偓,龙纪元年(889年)47岁时中进士。
轻寒著背雨凄凄,九陌无尘未有泥。
还是平时旧滋味,慢垂鞭袖过街西。
——唐·韩偓《初赴期集》
长安的雨总是那种稀碎淅沥,总是那么刚刚浥尘,草木恰被滋润,绝不会让人狼狈不堪。韩偓登科后,第一次参加同年聚会,就这么淡定悠闲。实际上他参与科举考试20多年,中举当年他甚至比孟郊还大一岁。
010
朱庆馀,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进士。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给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
洞房里昨天夜里红烛高照,等待天明到堂前拜见公婆。精心梳妆后低声问丈夫,我的眉画得浓淡合时不?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唐·张籍《酬朱庆馀》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图片
图片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
请你为我骄傲鼓掌
今天我想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
我要让这世界为我激荡
愿你提笔,高考征战四方;
愿你合笔,谈笑清风无恙。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加油,少年!(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