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通天霸天干西 ”查找最新章节!
项羽对部下很恭敬,为何人才都跑了?因他不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项羽是秦末汉初短暂夜空下最耀眼的流星,他的光芒璀灿让司马迁破例以帝王的资格为他作本纪。项羽的悲壮结局,既有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客观必然,也有其不会用人的主观因素。
图片
项羽是楚汉期间最耀眼的流星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对待部下非常尊敬,尤其是对待士卒非常恭敬,可以说是"爱兵如子"的典范: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但就是这么爱下属如同爱自己的一代英雄,却硬是留不住人才:唯一的谋士范增被气跑,兵仙韩信、堪称天下第一毒士的陈平跳槽追随刘邦,项羽帐下四大将之一的英布也叛楚归汉,除了范增以外,另三人帮助刘邦反噬项羽,成功地逼死项羽于乌江。
项羽爱下属如爱自己,为什么却留不住人才呢?
现代管理学视角来看,根本原因是项羽不懂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知道根据不同的人才需求进行不同的激励,因为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激励不到位,最终发生人才跳槽或出走事件。
图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低层次需求满足后,一般就会追求高层次需求,高层次需求组织如果满足不了,人才就会离开组织而另谋高就。
对项羽而言,范增气跑、陈平、韩信跳槽,其实都是高层次需求不能满足而做出的选择,项羽因为不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以白白错失了许多优秀人才,最后错过了天下。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项羽只愿意满足下属的"生理需求",连"安全需求"都难以满足,因此导致人才大面积流失。
"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每个人要生存,除了阳光、空气、水这些元素外,还有就是要有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以便让自己活下去,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秦朝由于实行暴政,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的建设、以及修驰道、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徭役异常繁重,而秦朝统治者为了保证这些大小工程能够实施,又横征暴敛,民众的生存遇到了严重问题,最终陈胜、吴广大泽乡一揭竿,天下就纷纷反秦,燎原之火让秦朝二世而亡。
项羽、刘邦也是揭竿而起的义军,项羽甚至还是反秦的主力,战争初期,那些参加义军的人,大多数也没有什么高尚理想和追求,基本上都是为了吃饭,满足生存这一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图片
项羽爱兵如子,不过是以满足士兵生理需求的低成本换取士兵卖命
项羽爱兵如子,对部下非常恭敬,言语呕呕,甚至部下生病都会悲痛欲绝,泪如雨下,连吃的饭都要分一点给部下,让部下很感动。
让部下感动就是项羽的目的,部下感动了,病好了就会更加努力地为项羽卖命,这样部队的战斗力就非常高昂,所以项羽几乎百战百胜,并且经常以少胜多。
项羽仅仅通过满足生理需求,就能换来巨大的战斗力和席卷天下的战果,以非常低的成本换取了非常大的回报,项羽在这方面是聪明的。
但是项羽忽略了,对于大多数大头兵来说,满足生理需求就可以了,甚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就没大追求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最好写照。
但是对于人才来说,仅仅满足于生理需求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追求更高的需求满足。这方面,项羽就做得不好,甚至很差。
生理需求之上,就是安全需求,项羽连安全需求都不能给予满足,逼得人才纷纷出走。
图片
英布因安全需求不能满足,被随何策反叛楚归汉
陈平、范增都是安全需求受到威胁才离开项羽的。英布归汉,完全就是安全需求得不到保障才背叛项羽的。
《史记.黥布列传》: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
戏下分封后,英布被封九江王,已经实现了"自我实现"需求,但简单的"布愈恐"三个字,道尽了英布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担忧。这个心理被刘邦的特使随何利用后,一番骚操作,最终让英布投降了刘邦。
而安全以上层次的需求,一般都同爵位挂钩,项羽这方面特别抠,韩信说得很形象:
《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对于应该封爵的人,印章都刻好了,但还舍不是给出,以至于印章在手里棱角都磨灭了(印刓敝),韩信认为项羽这是"妇人之仁",所不跟他混了。
而跟随项羽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几个名人,像范增、龙且、钟离昧、季布等,项羽没有给过任何的高层次封赏,除了英布的九江王以外,其它人连个侯爵都没封赏,也难得他们能憋得住。
二、陈平出走是"安全需求"无保障、"社交需求"难满足
陈平的奇谋划策能力一点也不比张良差,如果评选汉初四杰,陈平一定会入选。
陈平少年丧父,家里很穷,依靠兄长陈伯生活,陈平长得帅,不喜欢干农活,喜欢"社交",被嫂子嫌弃,结果陈平大哥就把老婆休了。陈平长大后,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因为人穷又不务正业,所以富人的女儿不愿意嫁陈平,穷人的女儿陈平不愿意娶,最后娶了一个叫张负的富人家孙女,而这个孙女在陈平前面连续嫁了五个男人,都死了,被称为克夫之女。但陈平偏愿意娶这个克夫之女,说明陈平是太穷了,穷到涉嫌吃软饭的地步。
图片
陈平年轻时虽然是美男子,但太穷,不得不娶死了五个丈夫的张负孙女
陈平因为穷,因此,最急迫的是需要满足"生存"这一生理需求。当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后,陈平先是投靠魏王咎、后又投奔项羽,因为跟随项羽入关,被赐卿一级爵位。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和满足。
但是陈平的人生愿景是当个国家外交家和丞相级别的人物,这点类似于战国时的张仪。陈平的愿望按马斯洛需求层次来分类,属于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从低的方面来说,就是希望得到亲情、友情的关怀,以及关怀下属,陈平得到了爵位,但是没有实权,没有下属供他关怀,不能像项羽那样有机会给生病的下属喂饭。
社交需求从高层次方面来说,就是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交往、斡旋、斗智斗勇,国与国之间就属于外交家。战国时的纵横家都是擅长社交的。陈平也擅长社交,并且还是这方面的专家。
陈平小时候,就喜欢交游,他哥哥就支持他。
《史记.陈丞相世家》: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平嫂子因为看不惯他光学习、交朋友,而不干活嫌弃他而被休掉。陈平虽然穷,但与他交往的人却有很多富人,张负为了嫁孙女,去陈平家考察,发现陈平破旧的房门前有许多富人的车辙印,认定陈平将来一定有出息,才把孙女嫁了陈平。
《史记.陈丞相世家》: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陈平娶了张负孙女,利用张家的资财,交游更加广阔,后来有一次村里祭祀,要分祭肉,怕分不好,让陈平来分,结果陈平分得很公平,受到村里老人的赞誉,陈平说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宰天下"就好了……这说明陈平的志向是当一个国家的丞相,这是很高的社交需求了。
陈平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一开始也受到非议,但是刘邦排除了干扰,信任陈平,结果陈平把他的外交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了离间项羽与部下的关系,刘邦交给陈平四万斤黄金,让他行使离间计,陈平拿着钱到楚营,散布小道消息,说钟离昧对项羽有怨气,从而让项羽疏远了钟离昧。又说范增和刘邦走得近,使得项羽不信任范增,最终导致范增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