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2 / 2)

图片

陈平的离间计让项羽成为孤家寡人

陈平的外交反间毒计,让项羽丧失了一文一武两条臂膀,为刘邦消灭项羽打下了基础。

刘邦追逐韩王信而被匈奴围困在平城七天七夜,形势异常危急,关键时候又是陈平使出出色的外交才能贿赂了匈奴的阏氏,促使匈奴主动撤兵,刘邦才逃出生天。

陈平一共给刘邦出了六个毒计,刘邦言听计从,取得出色的成果,对陈平非常信任,先是封陈平户牖候,后来又封曲逆侯,并在死前留下遗命,曹参死后,任命陈平为丞相,结果陈平在汉惠帝和汉文帝时当了两朝丞相,实现了"宰天下"的社交愿景。

而这些社交愿景,项羽满足不了陈平,不仅满足不了,连安全需求都不能满足:

刘邦平定三秦,东向彭城与项羽争天下,殷王司马卬叛楚降汉,项羽派陈平和魏王咎领兵灭了殷王,凯旋而归,后来殷地又被刘邦攻下,项羽大怒,怪罪当初打下殷地的一群人,要诛杀他们。陈平害怕,封金挂印,从项羽那里跳槽投奔刘邦了。

陈平辛辛苦苦打下殷地就凯旋班师了,殷地得而复失与陈平无关,项羽却怪罪陈平,让陈平连"安全需求"都得不到保障,逼得陈平跳槽,最后项羽被陈平反噬,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三、范增出走是"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无奈之举

尊重需求是比社交需求更高层次的激励需要,既包括成就、名利、晋升机会,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

范增离开项羽,出走彭城,道发背疽而死,主要是"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范增的尊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主要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安排,让刘邦"放虎归山"。

项梁死后,章邯率领秦军主力北上进攻赵国,在巨鹿围住了赵王歇。项羽、刘邦奉楚怀王也就是后来的义帝定都彭城。怀王命宋义、项羽、范增率军北上救赵,命刘邦率军西向入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项羽北上杀了宋义,夺了军权,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章邯,迫使秦军投降。而刘邦西进时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战略,一路抵抗不大,得以先入关中,抢得灭秦头功。

项羽不服气刘邦先入关中为王,得到了曹无伤的告密后要起兵攻刘邦,项伯为救张良通风报信,被刘邦策反帮着刘邦说话,最后项羽让刘邦到鸿门宴上说清楚。

范增早就看出刘邦志在天下,认为刘邦是项羽的大敌,因此建议项羽"急击勿失",快速用武力解决刘邦,毕竟当时项羽有军队40万,刘邦只有10万,且项羽挟巨鹿大战的威势,武力解决刘邦易如反掌。

图片

鸿门宴上范增要杀刘邦,项羽不听

项羽这个臭小子偏偏不听范增的,听项伯的,战争动员令都发出去了,又临时取消,摆起了鸿门宴要听刘邦解释。

鸿门宴前,范增再一次要求项羽听他的暗示,在宴会上解决刘邦。结果宴会上,项羽被刘邦一番慷慨陈词打动了,范增多起举起玉玦示意项羽下决心解决刘邦,项羽不为所动。

范老头没办法,离席找来了项庄,让项庄舞剑助兴,伺机解决掉刘邦,结果又被项伯挡住,后来张良找来樊哙大闹鸿门宴,刘邦乘机逃脱。

项羽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范增,也就是不尊重范增,让范老头很生气,得知刘邦跑了以后,老头拔剑击碎玉斗,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

其次,义帝是范增建议立的,项羽擅杀义帝没有征求范增意见。

戏下分封,项羽除了分封18路诸侯以外,还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己好当楚王,当然名字比较霸气,叫"西楚霸王"。并且说义帝是楚国人,应该到老家楚地,也就是湖南长沙彬县一带去做义帝。结果义帝在路上,项羽暗中命令衡山王、临江王派人把义帝在江中杀了。

义帝也就是楚怀王熊心,是老的楚怀王的孙子。范增投奔项梁后,为了增加项梁义军的影响力,建议项梁寻找楚怀王的后代出来当旗帜,以便号令楚国人民。项梁同意后,范增才从民间找到了放羊娃熊心,立为楚怀王。

熊心楚怀王的大旗一竖,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楚人争相归附项梁,使得项梁的义军壮大为秦末最厉害的一支义军,项梁死后,项羽接管了项梁的军队。可以说,项羽有后来的西楚霸王,熊心还是有一份功劳的。

图片

项羽派人暗杀义帝,范增不高兴

找熊心出来当楚怀王是范增的主意,尊熊心为义帝范增也同意,徙义帝到彬县范增也知道,但是暗杀义帝项羽没有和范增说,明显地不尊重范增,老范增非常不高兴。

因为项羽急不可耐地杀义帝,一下子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道义,也让楚人对项羽很失望,这对项羽的统治和发展不利。尊重不尊重范增是次要的,失去民心才是主要的。

后来刘邦就利用项羽擅杀义帝,大张旗鼓地为义帝办丧事,并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使得五路诸侯都反楚叛汉,使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打下了彭城。

而项羽在楚地也失去民心,后来垓下之战项羽战败后逃跑,迷路时向一老农问路,结果老农指了一个沼泽地,让项羽耽误了时间,被汉军追上,逼迫项羽自刎乌江。

其三,陈平的离间计让项羽不信任范增,逼得老范增"乞赅骨"出走。

陈平拿着四万斤黄金到项羽阵营使离间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羽开始不信任钟离昧等武将。派使者去汉营打探消息时,又被离间。使者到了汉营,一开始是好酒好菜招待,后来刘邦来见使者,一问是项羽的使者,连忙撤去好宴席,上粗茶淡饭,说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才好酒好肉招待的,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只能委屈使者了。

图片

项羽怀疑范增,范增出走彭城,路上背疽发作而死

使者回营把受到的待遇变化和项羽一说,项羽就怀疑范增,对范增不再信任,范增建议项羽急攻荥阳,项羽不听。范增后来打听到项羽是在怀疑自己,所以不尊重自己,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愤然离开项羽,回彭城路上发背疽而死。

范增出走后,项羽手下没有了得力谋士,被刘邦打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范增帮项梁、项羽出谋划策,打下江山,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只是落了个"亚父"的虚名,只要项羽尊重范增,老头也不在乎,结果项羽连尊重需求都不愿意满足,逼走范增,自己也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四、韩信追求"自我实现需求"而不得,不得不跳槽追随刘邦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需求层次,一般是在前四个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充分的财务自由后追求身心的自由,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许多企业老板在创业成功后变成慈善家、哲学家的原因。

在秦末汉初的那个时代,要想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当皇帝,像秦始皇那样。二是当有一定自主权的诸侯王,像六国时的国君那样。

韩信是旧贵族出身,兵法先进但思想落后,非常迷恋六国时的诸侯王,他的梦想就是当诸侯王。虽然他少年时很贫苦,比陈平还苦,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饭都需要漂母接济,但这不影响他的"自我实现需求"梦想。

项梁起兵后,韩信投奔,项梁死后,又归项羽,被项羽任命为执戟郎中,有机会见到项羽,多次向项羽献策,但是项羽本身就是战神,没打过败仗,对一个小小郎中的建议不予理会,一直到项羽、刘邦会师咸阳,韩信也没有什么功劳,分封诸侯王自然也没有韩信什么事。

在项羽手下实现不了梦想,项羽东归时,韩信就没有跟随,跳槽去了刘邦那里,有幸被夏侯婴和萧何赏识,在演绎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饥饿营销把戏后,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并鼓励刘邦出汉中、定三秦、东出与项羽争天下。同时向刘邦提出了希望立功封王以实现"自我实现需求"的愿望: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就是分封诸侯,这是韩信"自我实现需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韩信一直寻求立功机会。

图片

韩信在刘邦手下立下盖世奇功,拜将封王,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

刘邦彭城大败后,终于起用韩信,并派张耳监视韩信,韩信军事生涯从此开挂,破魏、定代、击赵、降燕、灭齐、射杀龙且,整个黄河以北都被韩信平定。

韩信为了自己封王,井陉之战后,主动推荐张耳为赵王,刘邦同意。灭齐后,就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捏着鼻子封韩信为齐王,并依靠韩信的主力和彭越、英布的军队打败项羽。

韩信虽然下场并不好,但是在刘邦手下实现了"自我实现需求",相比于在项羽手下只当个郎中,韩信跳槽是完全是正确的选择。

项羽不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不怪项羽,但是作为一代霸主、战神、戏下分封后事实上的天下共主,了解下属的愿望,对下属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是组织领导必须明白的事情。但是小气的项羽,既不给跟随自己立下大功的范增、钟离昧、龙且、季布封侯以满足他们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机会,也不给有梦想的韩信以上进的机会,甚至像陈平这样一流的谋士连"安全需求"都不能满足,假惺惺地对下属尊敬,无非是以最小的满足"生理需求"的成本博取下属拼命以换取更大、更多胜利的高回报。

项羽的"妇人之仁"一旦被下属看穿,必然造成人才大面积出走。人才空,事业也就亡了!项羽这颗大流量也就坠地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