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无尘,清风自来(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拼命地抓住一个背影不放;拼命地挽留悲伤的尾巴不舍。但却极少去明白,到底是怀念这个人,还是怀念与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光;到底是不舍这个人,还是不舍这个人带给你的所有欢乐感恩? 很多美,只存在于距离;很多念,只存在于想像。

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买碗,到了店里之后他随手拿起一只碗,便开始与其他的碗相碰撞。可是,碗与碗之间的声音都不够清脆,反而带着一丝沉闷浑浊。

试了很多之后,年轻人失望地放下碗,准备离开。

店家问他:“小伙子,这些碗是哪里令你不满意呢?”

年轻人说:“一位老者曾教给我挑碗的技巧。当两只碗碰在一起发出悦耳清脆的声响,那便证明是只好碗。可我试了这么多,声音都不够好听。”

图片

店家了然,笑着递给他另外一只碗说:“你用这只碗去碰其他的,听听看。”

年轻人半信半疑,复又敲了几个碗,这次的声音却一扫之前的沉闷,变得很好听。他很惊奇,问老板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说:“很简单,你拿一个次品去试,那再好的碗也发不出悦耳之声。想找到好碗,须得你手里那只也是个上乘品。”

这说明什么呢?

和消极的人、事纠缠,自己也容易被牵扯其中难以脱身;而和优秀的人、正能量的事相处,才会越发成长得坚韧强大。

要想遇到最好的别人,就要先做最好、最真实的自己。

图片

01

-不盲目比较-

生活的苦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盲目比较。比成绩、比学历、比就业、比薪水……往往,我们和身边的人比着比着就不快乐了。人渐渐滋生怨气,产生各种心理内耗,越加偏离自己原本的目标。

一辈子跟人比较,是人生的悲剧,因为你终会明白:外面没有真的敌人,值得在意的只有自己。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人生没有可抄的作业。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图片

02

-告别讨好型人格-

微博上有句话:“有一种社交低能是:

帮别人的忙比服务自己更殷勤;

麻烦别人时,比接受公开处刑还羞于开口。”

一边觉得欠人情有压力,一边害怕被拒绝,于是渐渐变成通过帮助别人来维持友谊,时刻患得患失,担心关系瓦解。可职场中的迁就会磨灭热情;

人际间的妥协可能使对方得寸进尺;感情中的迁就会使爱情变质…… 这种一厢情愿的讨好太累,迷失了自己,却未必感动他人。

图片

生活本该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讨好整个世界,唯独弄丢了自己。意识到、并反抗这种不合理的迁就与讨好,是改写人生的重要一步。

尊重内心的选择,亮明底线,才能为自己赢得尊重,只有察觉这种不合理,在行动上做出改变,才能活得舒服、活出自己。拒绝当个有求必应的老好人吧,你的善良也需要带点锋芒。

图片

03

-放下别人对你的看法-

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就像是戴了一个失去自我的面具,别人看久了会烦,自己戴久了会累。与其逆来顺受,被周遭人的评论左右着行事,不如大大方方做回自己。

把好自己的口,明了心中的事,干好手里的活,走好自己的路。汪曾祺说:“我们都有过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

因为他懂得,别人的眼光永远无法阻挡,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最大的智慧。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被他人的褒贬约束,只管做好自己的事,静心享受当下的美好,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接触,例如家人、同事、朋友、司机、厨师和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藉由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我们才可以顺利、舒适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群居的社会中,关系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生活经验的水平,因此与人们拥有良好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当关系不良时,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就会感到孤单。在快乐的时刻,没有人可以一起分享喜悦;在艰困的时刻,也没有人可以陪伴走过人生的低谷。在工作中,常觉得孤立无援,无法成就更大的事情,因为我们需要集结许多人的不同专长,才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