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卑和自傲(2 / 2)

“我知道外婆你是要给我留下好的,但是外婆你不吃的话,我吃着也不心安啊。”唐宓笑眯眯地说,“你看这块翅膀,都炖了好久了,肉都快化掉了,绝对伤不了你的牙齿。”

外婆笑着摇了摇头:“你这孩子。”

“外婆不知道?最新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需要营养的。”

外婆不以为然:“你懂啥,人穷,自然就不会生病啦。”

唐宓心头一酸,但还是笑着,固执地瞧着外婆,直到看着外婆吃掉了鸭翅膀才笑眯眯地说:“外婆,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啊?”

“没什么事情的,鸭子也好,我也挺好。”

“赵师傅来收购了几次?”

“每周都来的。”

闲聊家常之后,唐宓说起了学校的趣事。

唐宓笑着说:“外婆,我们开学的时候,我差点儿被选成学生代表在开学仪式上发言!不过没选上。你知道新生代表是谁吗?”

外婆说:“我怎么知道呢?”

“是叶一超,那个上过新闻的叶一超,外婆你忘了?暑假电视上放新闻的时候,我指给你看过。”

外婆努力地想了想:“是不是,得了什么数学奖的那个?”

“是啊,他得奖的时候才高二,大概明年还能参加一次国际数学竞赛。”唐宓嘟着嘴,“他好聪明啊,外婆,我真佩服他,我有他一半聪明就好啦。”

外婆却不以为然:“你没必要去和每个人比,很多人啊,我们永远比不上的。比如很多人比我们有钱,这就无法比啊。”

唐宓认真地点头:“外婆,你说的对,我明白了。”

“外婆,还有啊,当时招我入宣中的教务处张老师,这学期升为副校长了。他之前还来过咱们家的。”

外婆终于笑了:“张老师人很好,好人也是有好报的。”

“嗯嗯,外婆,我也这么觉得。”

唐宓的母亲在她七岁年去世,之后祖孙两人相依为命。

外婆虽然是农民,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她对知识有着朴素的认识——书是不可能不读的,不读书,一辈子也就陷在农村里了,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从唐宓小时候开始,外婆就节衣缩食,供她读书。

农民能够挣到的钱也不多,无非守着一亩三分地劳作——堪称产出比最低的职业。但好在唐宓本人十分争气,或者正如别人所说,她天生是个读书的苗子,记忆力好,领悟力绝佳,从小到大,成绩都是翘楚,中考时考了全县第一,被前来招生的宣州实验中学的老师看中,去了宣州读书。

唐家村地处嘉台县的西南边,南北两面环山,东西两面邻水,是山美水灵的好去处。

但这美丽的地形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农村里也是空空荡荡,年轻人都外出去省城或者更繁华的地方务工,唐家村的很多田地就空闲了下来,经济发展跟不上,农民的生活尤其辛苦。但几年前,穿山隧道终于打通,宽阔的公路也在数年之后通到了唐家村,有限公路之后,经济也慢慢地发展了——然后村子里也开了会,提倡村民养鸭致富。

鸭肉和鸭蛋都比鸡肉鸡蛋贵一些,喂养得法的话,鸭子每天可以产一只蛋,年底还可以卖。外婆想着自家还有一个等着上大学的孙女,也活动了心思,她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年龄一大把了才开始学习试着养鸭子。

鸭子要吃稻谷玉米才长得好,考虑到现在村里空闲的地方也多,外婆就承包了地,多种稻谷养鸭子。几年下来,虽然有些波折,也慢慢养了三四百只。

养鸭致富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唐家村地方灵,连养出来的鸭蛋都比别地大,每周都有固定的人前来收购。

鸭舍就在土楼的一层,平时非常吵,但是习惯了,也就不觉得。

夜晚十一点,唐宓躺在床上,听着最后一只鸭子停止了叫喊,也慢慢沉入了梦乡。

唐宓起了个大早,她准备去厨房给外婆做一顿早饭,可是没想到外婆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了。晨光中,外婆的白发如此显眼。

“外婆你不用这么辛苦。”唐宓说,“我现在拿着学校的助学金。上大学之后也可以申请助学金,你平时好好休息吧。这些鸭子……不用再养了。”

外婆瞪她一眼:“不养鸭子,我这个老婆子还能去干什么?我哪有那么老,需要休息了?”

唐宓语塞:“我是说,可以少养点儿啊,不用那么辛苦啊。”

“你懂什么?”外婆不高兴了,“一只是养,百只也是养。养多少都是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呢?”

“你干过几天农活啊?批评我了?”

唐宓哑然。外婆的执拗全村有名,从来听不进她的话。

“那,我放鸭子去田里了。”

在其他村人早就盖上了砖瓦房的时候,唐家祖孙俩的屋子依然破旧,为了养鸭子,外婆只保留了必要的厨房、睡觉的卧室和两间谷仓,剩下一楼的房间都改成了鸭舍。

清晨的阳光下,鸭子们也渐渐醒来了,唐宓打开鸭舍,鸭子们争先恐后一扭一扭地跑了出来。她背着背篓,赶着大白鸭进入外婆承包的那几亩稻田,几百只大白鸭很有秩序地、一扭一扭地跳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稻田中嬉戏。

唐宓忍不住笑了,只觉得自己置身大草原牧羊。

唐家村种植水稻,一年二熟,鸭子几乎都是放在稻田中养殖的,白天就在稻田里吃虫子和杂草,晚上再赶回鸭舍里,回圈时喂一次就够。

清晨是劳动的时节,村民们都笑着跟她打招呼:“唐宓啊,回来看外婆啦。”

她自小在这个村子里长大,村民都很熟悉她。

唐宓一边围着围栏,一边微笑回答:“是啊。”

唐家村坐落于群山之中,山中泉水小溪无数,然后通通汇集到山下,形成了小河流,河边杨柳青青,美丽非常。她背着背篓走到不远处的溪水边,取出外婆的衣服,把衣服泡在山泉的凹处,然后在岸边坐下来,顺便翻开英语词典背单词。

隔壁的一婶戴着草帽从韭菜田里直起身来,笑着说:“果然是读书人,什么时候也不忘记看书啊。”

“二婶。”唐宓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多看看吧,我明年要高考了啊。”

“你成绩很好,又不用担心考试,哪我家个笨娃,明年就要考高中了,现在天天玩,都不知道他能不能考上好点儿的高中啊。愁死了。”

二婶家的“一娃”大名唐小刚,比唐宓小了两岁,和唐宓一起长大,两个孩子一直很是亲近。唐小刚并不是如他母亲所说是个“笨娃”,他现在在镇上的初中念书,学习相当不错。

唐宓说:“小刚在家吗?下午的时候我去检查他的作业。”

“那就麻烦你啦。”

“没事的,二婶,您平时帮助外婆,我感激您都来不及。”

“哎……”二婶放低声音,用一种隐秘的口吻道,“说起来,你在城里,见过你舅舅没?”

“没有。”

“你二叔不是在宣州城里打工嘛,我听你二叔说,你舅舅做官越做越大了啊!”

农村人大抵弄不清楚舅舅是做什么的,也只能模模糊糊说一句“官”很大了。

“二婶,舅舅的官再大,和我们都没有关系。”

“你二叔说你舅舅现在可厉害了,出入都是司机接送,一帮人上赶着巴结他,很威风啊。你二叔根本不敢跟他打招呼。”

唐宓没作声。她能想象一幕。

“我们这些村子里的老乡亲,衞东看不上也没什么可说的,但他可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对你外婆、对你,真是狠心啊。”二婶又叹了口气,几乎是自言自语般感慨,“你家穷,你外公又病……你外婆拉扯两个孩子,吃了多少苦?你妈为了供他读书放弃了上大学呢……衞东现在翻脸不认人,真够让人寒心的。”

听到二婶的叹气声,唐宓默然无语。

“唉,也轮不到我来跟你一个小孩子说这些……我这做长辈的也不像话啊。”

二婶说的事情,她很清楚。唐宓的外婆从来不是诉苦的人,家里的种种家丑也不会宣之于口,但小乡村里根本没什么秘密,人人都有眼睛,什么都看得清楚,什么消息也传得更快。她从小到大,都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村子里的人看着祖孙俩相依为命,也是颇为感慨。若只是穷苦的话,倒也没那么值得同情,毕竟乡下的农民们,家境也都差不多,可唐宓家不一样,的的确确是出了一个人才的。唐宓的外公去得早,给外婆留下一子一女,外婆辛苦拉扯一子一女长大,吃苦受累供儿子唐衞东读书,考上了名牌大学。

二十多年前,唐衞东大约是这十乡八村里最有名的年轻人,他生得一表人才,在这附近的乡村里犹如琼枝秀树一般耀眼,加上学习又好考入名牌大学,一时间被村里人引为榜样。

有一个出息的儿子,村里人都以为,唐家现在终于时来运转,可没想到事情变了。

唐衞东大学毕业之后很快结了婚,对方姓李,据说是很有名的某高官的女儿——当然,村民们不太可能知道高官是谁,但结婚之初,那个女孩在司机随从的护送下,金光灿烂瑞气千条地和唐衞东返回唐家村时,震惊了全村人。

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出现在唐家村。接下来的事情不难想象,她只在村里待了短短几个小时,当天就返回了城里,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唐家村。

唐宓的外婆对此很宽容,儿媳妇出身太好,看到山村里的贫苦大概是被吓坏了——但是唐宓的舅舅在那之后,几乎也不回来看望母亲了。

唐宓上小学的时候,舅舅还回过村子一两次,给老母亲送点儿钱。

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在唐家村。

然而,关于他的消息还是陆陆续续地传来。

唐衞东大学学的机械专业,毕业之后进了一家汽车企业工作。有了夫人相助,唐衞东的仕途非常顺利,用了比别人更短的时间爬到了这家国企的高层。现在舅舅不过四十一岁,已经是一家资产百亿的汽车制造集团的一把手了。

二婶还在絮絮叨叨,充满感慨,唐宓已经没心情听下去了。

村里人现在提起舅舅,大约是既感慨又鄙夷的。感慨来源于羡慕,在朴素的农村人看来,唐衞东现在这么出息是让人羡慕的,若是可能,村民们都希望跟着他沾点儿光。当然,村民们也知道这不可能,他连帮帮家中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和父母双亡的外甥女都不肯,更何况其他人?没能力帮忙是一回事,有能力却袖手旁观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村民们都说,只可怜唐宓外婆,辛苦多年,养了一只白眼狼。

这就好比中了五百万的彩票之后才发现,自己弄丢了彩票。

外婆从不对唐宓抱怨唐衞东的任何事,但随着唐宓年龄增长,根据她自己的观察,村里人的各种议论,关于舅舅的事情,唐宓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在心中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很多从农村出去的人,恨不得早早洗刷掉身上的农民印记,对于那些不够光彩的过去,都不愿意提及。舅舅就是做得比较干脆的一类人。

在家里待了两天,唐宓又要回学校了。

走的时候,外婆带着唐宓回了屋,小心翼翼地从枕头下翻出一个小布包,慢慢翻开。

小布包里有百元大钞,也有几十块几块几毛钱的零钞。唐宓知道,这每分钱,都是外婆用一滴滴的汗水换来的。

外婆抽出三百块钱,递给唐宓。

唐宓早就猜到外婆要做什么,只是笑眯眯道:“外婆,这是做什么?学校有给我助学金,一个月八百,我根本用不完的。”

“马上就是十月份了,天气就要变了,你拿钱去买点儿衣服。”

唐宓说:“我有钱买衣服的,我每个月还剩下钱呢,再说去年的衣服还可以穿的。”

“每年都要买点儿新衣服才对。”

“没事啦。”唐宓指了指自己的脸,大言不惭道,“外婆,我像你,天生丽质,身材又好,穿什么都好看。”

外婆没忍住,笑起来:“厚脸皮,哪有你这样夸自己的?”

“我就是厚脸皮。”唐宓笑眯眯的,从外婆手里拿了一百块钱,剩下的两百又包回去。

“外婆,钱你留着,给自己多买点儿好吃的。外婆你好好养着身体,别太累了,把鸭子卖掉一大半,养几十只就可以了。”她说,“舍不得用钱的时候,你就想啊,我还有个好孙女,以后要赚大钱的。我要活到九十岁,跟着孙女享福的。”

外婆微微笑了,眼睛里都是光。

“好啊,我记住啦。”

回去和来时一样,在路边拦回嘉台县城的中巴车就可以了。和每次一样,外婆在田间对她挥挥手,看着她上了车才回去。

外婆今年六十四岁,虽然腰板还直,但毕竟还是老了,背影佝偻,走路的脚步也不如以往稳健,踩在低矮不平的田埂上,有些蹒跚。

就像每次离开时一样,唐宓从车窗里探出头去,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和外婆挥别。但汽车总是要走的,“呼呼”叫着拐了个弯,终于把唐家村甩在了身后。

唐宓坐回位子上,慢慢红了眼眶,她怕人看到,默默把脸埋在了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