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争议(1 / 2)

文艺生活 薪越 1068 字 4个月前

姜文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不过决定奖项的不仅是那九位评委,还有场外因素。

有意大利媒体报道了一些小道消息,由于意大利电影行业这些年一直疲软,意大利电影好多年没有拿到金狮奖了,境况颇为尴尬。

在自己国家举办的电影节,奖项都被其他国家的电影人拿走,让他们情何以堪。

今年有一部意大利本土影片入围,在意大利国内反响不错。

有消息称意大利的政府部门给电影节的组委会施加压力,一定要让这部影片获得大奖。

在颁奖前夕,本届电影节组委会的主席突然提交了辞职信,更加验证了上述说法。

你给我施压,我不干了还不行么?

就是这么任性。

这位主席在辞职信中抨击电影节的竞赛制度,提出应该取消竞赛,只颁发一个奖项,那就是“观众最喜爱的影片”。

不过,他的这种想法显然得不到支持。

大家过来就是为了拿奖,就是衝着威尼斯电影节的名头来的,所以,颁奖还会照常进行。

“劳达迪奥太冲动了,我知道主席的职务不好做,可他这么说会把电影节变成一般性的影展,降低威尼斯电影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马克穆勒反对道。

“传言是真的么?”姜文询问道。

“我也不清楚,劳达迪奥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辞职的。”马克穆勒含糊道。

马克穆勒作为意大利人,不好评价这件事,这毕竟不怎么光彩,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电影节对外宣传自然是公平公正,黑幕都是媒体的爆料,电影节绝不会承认有黑幕。

姜文倒是能理解,华国国内的电影节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不管怎么说,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在争议声中走到了尾声。

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操作下,《回家》的首映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女性题材加上女囚救赎的主题,得到了意大利影评人的青睐。

欧洲的影评人最喜欢那种道德和伦理交织的影片。

这样他们才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挖掘影片背后的人性,影评人为什么不喜欢商业片,还不是因为商业片没什么东西可写。

《回家》中牵扯到家庭伦理、道德挣扎和罪犯救赎。

还有包容和理解,人性和罪恶,这让影评人有了用武之地,纷纷撰文分析这部电影。

林晓玲突然发现自己拍的电影竟然有这么深刻和复杂的内涵,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们写的和咱们拍的是同一部片子么?”林晓玲惊讶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有不同的解读很正常,欧洲这边和咱们的文化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徐静蕾解释道,“芭芭拉不是说了,也就是在欧洲才会这样,到美国就不会有这种反响了。”

“我是觉得没他们说的那么好,有点不好意思。”林晓玲嘿嘿笑道。

“你就得意去吧,影评人给出的分数都很高,芭芭拉正在争取影评人大奖呢,要是拿到的话咱们也不算空手而归了。”徐静蕾满意道。

“合着你对我这么没信心啊,我还想拿其他的奖项呢。”林晓玲不满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