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的书房面积大,布置却十分简单。
靠墙一溜书架,书多,但大都是军事方面的着作,一整套毛泽东思想精装本被郑重其事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斜对面是两张对拼的红木书桌,桌子中央摆放一盆松柏造型的盆景,它是董洁的作品,四季常青的微型树种,寒冬时节仍然青翠盎然,配上精心选择的雅致的古董花盆,透着古朴大气。窗户较大,靠窗的地方一边一个比人还高些的乔木类盆栽,大叶片,一样的翠绿喜人。
唐老爷子和外公一边一个在书桌两边的扶手椅上坐好,唐奶奶和外婆各搬一把椅子坐到老伴身边。大山给长辈们冲泡了几杯香茶,刚才饭食油水多,饭后喝杯茶最好。然后和董洁在茶几旁的沙发上落坐。
唐援朝夫妻俩和唐春燕在门口张望了一阵,他们很好奇,不晓得大山又有什么事要说。一般家常事饭桌上随意也就说了,他每次这般郑重其事,就代表有比较重要的决定要宣布。郝璐在一旁探头探脑,引得唐峰觉得好玩,硬是从爸爸妈妈腿弯缝隙中探出头,眼睛眨呀眨。
眼瞅着小家伙那架势要往裏面冲,唐援朝一把捞起儿子,不顾他扭动身子咕哝着抗议,率先退场,跟着唐春燕把门虚虚掩上。
被四个人八只眼睛注视着,大山突然有一点心慌。
再过几年,他跟董洁若想举行婚礼,该是家里一件大喜事,提前到现在讲——虽说这过了年,两人又长了一岁,到底还是早了些。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算上今年,我和小洁来北京八年了。”
大山终于开口,“八年前,我们俩没有亲人,一切都靠自己,然后妈妈找到我们,又把我们带到这个家。这八年来,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但我俩一直都在你们的关怀下生活,也深深的感受到家的温暖。”
韩母摇头道:“好端端的说这些客气话干啥?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彼此关心是应该的,用不着放在心上。”真要惦记着这些,倒显得生分了。
唐老爷子放下茶杯,“大山,有事就直说吧。”
“外婆,你看,我跟小洁光来北京就有八年了。八年前我们是孩子,八年后,我们都长大了。当然,在长辈们跟前,再过十八年、二十八年,我们也还是孩子。”他补充道。
“爷爷,这些年,您一直鼓励我放手做事,鼓励我放开手脚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也一直信任、支持我。现在,我有一个想法,希望爷爷和外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
唐老爷子和对面的韩父交换了个眼光,心下都有些奇怪。
什么样的想法,值得他如此慎重?去年他开酒店、办农场,上亿元的投资和几百亩土地这样的大事,也都是做好了决定才告知他们。
“大山,你说的没错,现在你们长大了,这不是刚过年嘛,你们长大了一岁,我们也老了一岁。到现在,我们这些老人身体硬朗,没给孩子们添麻烦,咱一大家子人乐呵呵的日子过的开心,我们做老人的心裏舒坦。”
韩父笑着表明态度道:“我们相信你的能力。现在说话,你是前年大学毕业,毕业就是成年人了,你生意做的大,自己主意也正,不管啥事,事情有多大,能支持的我们一定支持——当然,要在不违反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是吧,老唐?”
唐老爷子点头默认。
“谢谢外公,谢谢爷爷。”大山郑重道谢,他握住董洁的手,两人双双站起身来,“挑这个日子说,不是很合适,可我想来想去,拖下去也想不出哪天更合适,所以——”
他做了一个深呼吸,“我和小洁,想在今年举行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