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兰封会战(七)(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857 字 5个月前

“第廿七师团目前在兰考正面,第卅二师团则猛攻杞县,不过这两处虽不是铜墙铁壁,但曲兴、陈留等二线阵地保有大量随时可以增援的预备队,因此,兰东的问题还不大。”

作为主导豫东战事的冀鲁豫战区的参谋长周光有站在地图前为戴季良等人介绍着。

“现在的问题是郸城之线,第七军以2个师围歼野野村支队万余日军打得非常艰苦,而外线以4个师阻击日军2个师团21个步、工、辎、炮、骑大队更是兵力吃紧。”

周光有这话似乎有些夸张,虽然兵法说“倍则攻之、十则围之”以郸城包围圈内3:1的力量对比,去叩击日军顽强的防守似乎的确有些力量不足的样子,但外线动用4个师3.6万余战斗兵、150余门七五口径以上的山野炮及配属的防空炮、战防炮部队来阻击日军21个战力有很大水分的混合大队2万余人却应该还是游刃有余的。

不过周光有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要是内线迟迟不能结束战斗,日军援兵又纷至沓来的话,胜负的天平还是有可能发生逆转的。

“冀鲁豫战区因此,希望能将在阜阳、阜南一线的第二集团军王以哲部3个军全部调入郸城一线,以便强化对野野村支队的进攻,并相机向鹿邑、亳州之线反攻,威胁归德、铜山,动摇日军后路,且在可能的情况下顺势截断津浦路的交通。”

对于马康和周光有的要求,戴季良、张自力等人还没有作答,那边张学良就忍不住发问了:“第二军的6个师现在什么位置?马长官这边准备把这支部队雪藏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不用该部增援郸城非要从鄂豫皖调动第二集团军?”

“鉴于黄河北日军有越河的迹象,第二军目前正以2个师在正县和荥阳执行河防任务,另外4个师及第一、第四摩步旅则已经进入杞县以南出击阵地,一待兰东日军出现疲态或宁陵日军被调动的迹象,该部即会出击。”

周光有解释的已经很清楚了,这支部队是最后的底牌,一旦翻转出来,那么就到了决定胜败的时刻。

“问题是杨虎城对第二集团军也有自己的打算。”

张自力扫了扫身后的副官,副官会意的从皮包里掏出一叠作战预案来。

“鄂豫皖战区判断日军在淮河一线兵力薄弱,准备调用第二集团军向淮南、大通、蚌端口、固镇之线出击,彻底截断津浦路、淮南铁路,然后视日军反映情况或合同第十六军团向合肥之线攻击第十六师团,或北上收复宿县、铜山。”

说起来这两个方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归结到最后都是截断津浦路动摇华北与华中日军的联系,形成局部反攻的势态,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由哪个战区来主导这次大反攻。

由于杨虎城已经相忍为国把第七军拨给冀鲁豫方面指挥,因此,再让他把反攻的主导权让给马康,这就会给人戴季良在偏袒嫡系的印象,不利于西北的形象。

“参谋长,杨长官的方案我能拜读一下吗?”

周光有却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他如此要求着,对此戴季良只是以目示意,于是张自力把文件递给他,周光有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结果真的被他发现了几个疏漏之处。

“钧座,参谋长,张副总司令,这个方案有个缺陷。”

周光有在文件上点了点。

“若是按鄂豫皖的计划执行,固然打在了日军最薄弱的位置上,可以用最少的牺牲获得最大的效果,但是这么一来,豫东的数万日军就有可能全身而退,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是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上呢?还是仅仅收复一些城市闹出一点声势来为佳。”

“老把叔,杨虎城这边可不好说话啊。”

周光有走了,张学良却留了下来,虽说此刻他借用的是杨虎城的名义,但实际上任谁都知道他是担心第二集团军会被用在最艰苦的防御战上消耗殆尽了。

“而且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固然重要,但政治上的影响不能不提。”

张学良早就窥知戴季良的野心,自然话题就往这方面引。

“在全国抗战的低潮时期,在投降派、叛国贼层出不穷的今天,能大面积的收复失地,对确立西北的地位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但消灭日军四个师团一样可以获得如此的声誉。”

张自力却似乎已经赞成了周光有的方案。

“汉卿啊,你要想清楚了,若是没有了这4个师团,日军门户大开,可不光光是徐海一地,说不得山东也可以顺势光复,可要是这4个师团的鬼子逃回去,山东就不说了,光复的徐海能不能保住还是问题。”

说到这,张自力斩钉截铁的总结着。

“存地失人则人地两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这个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参谋长想的太简单了。”

张学良狠狠的摇着头。

“今天消灭了4个师团,固然能震动国内外,但日本的兵源并未彻底枯竭,一旦日军倾力来攻,山东、徐海不是一样要被放弃,到时候日军集结主力一路来犯,说不得(平汉)路西全部要放弃,河洛能不能守住也是问题,到了那个时候,战局会对谁有利?至少不会是我们。”

这句话一下子打动了戴季良,是的,一旦日军把全部力量压到河南,且不说西北军及西北所属的外围力量在连场大战后会遭到何种程度的损失,但至少贵阳方面承受的压力就大大减少了,这固然有利于其坚持下去继续牵制华中和粤南日军,然而西北谋求最高权力的脚步却不得不因此而放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