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态度(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32 字 2个月前

周亚衞跟着补充道:“在南线行动之时,冀豫战区方面也应该以王以哲第二军团、孙桐萱第八军团对峰木支队实施反击,借此牵制正县外围之敌,等到两部日军都顾此失彼了,第七军再给予畠山支队以犀利一击,当然为了达成最佳的攻击效果,陈副长官希望能从第一轻装师调有力支队作为锋头。”

戴季良皱着眉头翻看着陈前康的作战方略,看到一半,他站起来走到电话机边,伸手给张自力拨了过去:“朴初兄,周亚衞和张道宏现在我这边,是的,是关于陈友良的战役计划,你是怎么看的,规模太大了?涉及两个战区不太好协调?没错,我也是这么看的,我更担心一旦反击成功了,把日军全部吸引过来,那问题才严重了。说到底我们的干部眼皮子还太浅,看不清国际形势,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可不行。”

周亚衞和张道宏在边上听着,两人面面相觑,好不容易戴季良挂上电话了,两人正想说些什么,戴季良却摆摆手:“我跟参谋长的通话,你们都听到了,我不是单单在批评陈友良,你们也是一样,陈前康或许在地方上看不清楚,但你们是不应该的。”

被戴季良说得面红耳赤的张道宏支支吾吾的回应道:“钧座是指日本国内关于南进北进的分歧?恕道宏愚钝,不知道这跟现在进行的会战有什么关系?”

戴志翔冷冷的看了张道宏一眼:“蒋系跟咱们开的条件,你们应该清楚吧,这是说明了什么?依我看,第一、是说明蒋系其实不想为我们火中取栗,所以才要弄得天下悉知,让日本人知难而退;第二、那就是蒋系自曝其短,说明其力量不足以抗衡日军。”

周亚衞恍然大悟:“钧座的意思是,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让日军觉得我们是心腹大患,否则日军完全可以先搁置南进北进之争,全力对付我们。这样说倒也是不错,不要关东军全部调过来,只要调10个师团入豫,我们就难以支应了。”

“明白了?”

戴季良扫了扫面色赭红的两人。

“明白就好,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只要熬过去,我们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弱,到时候才是我们放开手脚的机会,所以现在,去告诉陈友良,反击计划不予批准,继续用阵地战消耗日军,若是他觉得不能接受,就让他回兰州来见我,我亲自给他上国际政治课。”

两人应了一声就想退下,戴季良却叫住他们:“慢,另外张汉卿和刘自乾上报的阻击方略,我看上去怎么这么别扭,张汉卿是怎么想的,用人命去填日军的炮火吗?既然是这样就该阻击的阻击,攻城的攻城,结果他们又不攻城,这算什么?”

说起来西北国防军参谋本部对张、刘上报的战况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张学良消耗的是自己的实力,至于第四军团和第十九集团军也不是西北的嫡系,因此,便视而不见了。

“张学良现在转不过这个弯,但迟早会明白自己下了臭棋的,而根据人性来说,一般人是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会怪边上人没有进行阻止,所以如果我们现在不干預,对将来彻底融合东北军系统是不利的。”

当然戴季良也不是在该参谋本部目光短浅,毕竟军人不干政是他一项的宗旨,因此,在政治上缺乏敏锐性也是正常的。

“道宏兄,你稍后亲自飞往湘鄂巴蜀战区,找张副总司令当面转达我的意见,既然无法消灭古贤支队,就干脆大踏步的后退,之前他安排第十九集团军建设唐河防线就很好,接下来也应该以襄樊和唐河防线互为犄角,迫使日军主动放弃阵地战后撤。”

“对了,听说这次第四军团打得很惨烈,你等一下去军政委员会找一下鄂主席,就说我说的,给傅作义准备一批勋章,另外再拨10万元的犒赏,至于殉国的金宪章,提议追晋中将,再以西北国防政府的名义在其老家为其树碑立传。”

以上所说的,乍听起来像是戴季良对傅作义部的奋战十分赞赏,但戏肉还在后面:“负伤的孙兰峰师长应该尽快送回西北救治,至于第四军团眼下的力量嘛,就暂时缩编为一个师,由鲁英麟师长继续掌握,所缺员额,以兰州总司令部的名义调动晋军一部驰援。”

戴季良此举即削弱了傅作义的直属部队,更遏制了晋军的力量,而且让傅部与晋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正所谓一举三得,不过他这个命令堂堂正正,算得上是阳谋,只要傅作义和晋军继续接受兰州的指挥就根本无法拒绝。

戴季良成竹在胸,但周亚衞还是有些担心:“钧座,之前调动傅作义部就让晋方深感不悦,若是再调动晋军离省,杨爱源会不会提出异议?”

“异议?晋军就不是中国军人的一份子了?”

戴季良冷笑一声。

“再说了,之前晋军扩编了4个军,我们只是抽调其中1个而已,又怎么会影响晋中大局呢。”

戴季良说得好听,但事实上晋军的确扩编了4个军,但师一级只不过增加了两个,更多的只是一些直属队而已。

“如果觉得兵力实在是不足,那我们可以还2个师给他。”

想来这2个师跟之前入晋的第二二五、二三四师一样是到山西抢地盘的,对此晋方肯定会不满,但谁让西北有最高名义呢。

“现在就看杨星如是不是一个聪明人了,否则就跟他好好算算账,晋军扩编到现在已经小半年了,一场认真的仗都没跟筱冢义男做过,我倒是想问一下,晋方到底持何种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