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26日,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杨森自襄阳秘密飞抵兰州与戴季良进行了闭门协商。
三天后,戴季良在西北国防政府会议上辞去兼任的军委会主席一职,并提议由原军委会第一副主席张宾南上将接任。
由于张宾南的上位只是西北系统的内部调整,因此,戴季良的提议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获得了一致通过。
5月29日,张宾南正式接任军委会主席一职。
张宾南上任后的第一道命令即免去杨森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的职务,改任军委会副主席,同时命令将杨森旧部第廿军、预备第八军缩编为西北第二七三师和第二七四师。
而原隶属第十一集团军的第廿四军刘元璋部则与预备第六军夏首勋部重组第十一军团,由军委会委员、军委会参事厅高参、向传义向育仁中将担任军团长,原川军第廿四军军长、西北华侨战地服务团副主任陈光藻中将,为该军团副军团长。
5月30日,军委会又下令将张自忠旧部、第十九集团军第七十七军冯治安部调往陕西并旋即将其改编为西北第二七五师和第二七六师,军长冯治安和副军长刘自珍分任两师师长。
为了弥补抽调第七十七军后,第十九集团军的战力损失,军委会又下令将晋军第卅五军编入第十九集团军序列杨森为子弟谋出路的举动进一步加重了各路诸侯对西北大兼并的担心,但也给某些看不到前路的人提供了借鉴之处,于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和权衡,潘文华和第廿八集团军全体军、师干部密电兰州,希望效仿杨森,彻底融入西北。
戴季良当然来者不拒,1943年6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下令以伍喜才集群和高一功集群组成第十一军,又同时宣布改变第廿八集团军为西北第十二军,两军对调服务后组建西北荆江集团军群,由原湘鄂巴蜀战区副司令长官江煌江耀廷中将任荆江集团军群司令长官,原第四十四军军长彭诚孚中将为集团军群参谋长,并任命陕北河防司令部司令左良左武鸣中将和第四十四军副军长廖震为第十一军军长、参谋长,任命潘文华和西北陆校二期毕业的西北宪兵司令董钊少将为第十二军军长、参谋长“晋公,杨子惠和潘仲三投西北就投西北吧,连个招呼都不跟咱们打一声。”
以养病为名紧急从鄂豫皖飞回重庆的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如是对老长官邓锡侯抱怨道。
“这么做不是把咱们川黔子弟都架在了火上吗?”
在川军中号称水晶猴子的邓锡侯此时,也是一脸的凝重:“德操兄,不要说这些过去的事了,你们是怎么想的,下面的情况还安稳吧。”
“晋公,你不是不知道,这些年咱们损失了多少的干部,西北又给咱们渗了多少的沙子进来。”
孙震一脸苦相的回应道。
“现在就连营团两级干部都觉得西北装备好、待遇高,想着乘势投过去,可是真要投过去军、师两级怎么安置。”
怎么安置?廿军和预备第八军在改编时直接缩减成了2个师,以此为例,第九集团军要是投过去,恐怕最多也就缩编成3个师而已,甚至可能连3个师都编不了,只编成2个师。
若真要如此,集团军、军、师三级干部怎么安置?总不见得让做师长的再干回团长吧,更何况西北还看不上川军将领的指挥水平。
“下面人心浮动,上面又是两难。”
邓锡侯一字一顿的说着。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裏啊。”
看着有些不解的孙震,邓锡侯解释道。
“我跟自乾兄打过电报,他担心川黔军这个集体会不会因此,消亡了,更担心一旦没了军队,我们在川中的基业”川中将领原本都是大地主,西北的土地法已经触及了他们的核心利益,好在西北以工商铁路的利益做交换,这才暂时没有引发反弹,但在某些人看来,这是西北忌惮川军存在的表现,若是接下来丢了刀把子,不说日后能否主导川中局势,就怕连私财都未必能保得住。
“杨子惠和潘仲三,一个在川中的基础有限,另一个是失了贵州老巢,跟咱们家大业大不一样啊。”
“晋公,我倒是不这么看。”
孙震思考了片刻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