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马斯喀特会议(五)(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713 字 5个月前

1945年1月26日,《马斯喀特宣言》在美国的努力下正式签署。

当天下午,罗斯福在下榻的美国领事馆召开酒会,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戴季良等也应邀前往。

酒会的气氛比较轻松,在会谈中表情严肃的英国佬在主人的热情招待下,也暂时卸下了一丝不苟的假面具,藉着这个机会,戴季良首先找上了与会的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

面对这位丘吉尔日后的侄女婿,戴季良直言不讳地说道:“大臣阁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对贵国的政策是不满的,贵国继续支持已经为中国人民抛弃的国民政府的政策并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则,也妨碍了中国现政府出兵缅甸的意愿。”

艾登在英国政坛以反对绥靖主义而得享大名,但事实上他并不单纯的反感纳粹和法西斯蒂,而是对一切阻止英国行使世界霸权的民族主义拥有恶感,同理,他也因此,对戴季良极不友好。

只是此时,英国政府有求于中国国防政府,不得已,他只好假笑道:“主席阁下,英国政府从未违反民主原则支持一个被人民抛弃的政权,请您相信我的话,薛穆爵士(Sir Horace James Seymour)将很快前往兰州履行驻华大使的职责。”

“仅仅如此只怕还不够。”

戴季良施压道。

“我本人还希望贵国能派出有关人士,协助我国驻英使馆驱逐那些继续忠于国民政府的使馆雇员,并将他们遣返回中国。”

艾登脸抽搐了一下,随后半硬不软的回应道:“只要贵国驻英使馆提出邀请,白厅会进行协助的,不过,如果那些反对派提出政治避难的话,作为一个民主国家,英国政府不可能拒绝他们的申请,还请主席阁下和贵国政府谅解。”

“大臣阁下真是未卜先知啊,连那些反对派可能提出政治避难都能预料。”

戴季良冷笑热讽了一番后表态道。

“尽管我想说这并非是善待盟友的态度,但考虑在清帝国末年贵国政府就干过托庇孙文的勾当,我国政府可以不计较贵国的所作所为,就麻烦贵国政府继续豢养这些成事不能败事有余的家伙吧。”

艾登的心情完全被戴季良的话弄糟了,但戴季良却不给他发火的机会,身子一转便与具有罗斯福的旧友、亲信及副官三重身份的沃森‘老爹’聊起天来。

艾登无可奈何,只好转身去找丘吉尔报告,只是丘吉尔此时,正和美国国务卿小爱德华·赖利·斯特蒂纽斯聊得起兴,美国劳工部长弗朗西丝·C·帕金斯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到他面前与他攀谈起来,忙于应付帕金斯的艾登只好决定回去后再向丘吉尔告状。

只是艾登的谋算很快落空了,只见戴季良找了个机会凑到了丘吉尔的面前,向这位衰老的狮子畅言道:“首相先生,去年年底联布中央一致同意解散了共产国际,既使得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成了一纸空文,使得苏联暂时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局面,可谓是神来之笔啊,只是共产主义分子对全世界的威胁似乎并没有因此,降低了。”

丘吉尔矜持的看着戴季良,用教训的口气说道:“这是很明显的事,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换取盟国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但事实上,欧洲各国共产党人依旧在苏联的扶持下进行广泛的活动,(这些共产党人)依旧是自由世界的威胁。”

听到戴季良和丘吉尔对话的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插嘴道:“总统先生曾经就这一事件發表过个人看法,总统先生认为‘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恰好在争取开辟第二战场的斗争进入紧要关头的时候通过,这点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个新战场亟需开辟,以便迅速地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那些相信戈培尔所散布的关于共产国际的谰言的西方反对派正在拖延。

共产国际的解散在资本主义世界所产生的良好反应,毫无疑问,在帮助解决这个症结上起了决定作用‘,因此,我不认为斯大林和苏联会在这个问题上搞什么小动作。”

戴季良和丘吉尔几乎异口同声的驳斥道:“部长先生你太乐观了,苏联人出尔反尔并不第一回了(苏联绝不会放弃染指东欧及整个世界的野心)”

福莱斯特耸了耸肩:“中英对此有共同的认识,这很好,但请不要忘了,我们现阶段的敌人是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蒂,在解决这两个敌人之前,我们还需要苏联的力量。”

戴季良顺势感叹道:“只怕解决了德意两国之后,大半个欧洲已经落到了苏俄之手了。”

在边上听到几人交谈的马歇尔也加入了谈话:“主席阁下对局势很悲观嘛?不,眼下的苏联还在为收复国土而努力着,如何能抢在自由世界的力量抵达前囊括大半个欧洲呢?”

“将军不要以为我在杞人忧天。”

戴季良解说道。

“中国政府在瑞士的外交机构定期能传回欧洲战事的进程,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能发现端倪。”

戴季良侃侃而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