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大反攻(九)(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28 字 4个月前

1945年3月初,曾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熊式辉激烈冲突的浙江省主席陈仪在通过汤恩伯中介后,决心改换门庭。

于是在当月的9号中午11时5分,陈仪在浙江丽水率第廿五集团军总司令李觉、第九十七军军长蒋党翔、第一百军代军长吕济、二战区副参谋长刘广济、高参陈瑞河等人对外通电,宣布接受国防政府的领导。

接到陈仪等人的通电后,国防政府迅速委任陈仪为浙江省省长、刘广济为浙江保安司令部司令,并任命李觉为第廿五军团军团长、陈瑞河为副军团长,改第九十七军为国防军第八十四军、第一百军为国防军第八十五军,蒋党翔和吕济留任军长一职。

见到陈仪也易帜了,已经被兰州方面任命为福建省省长刘建绪觉得机会来了,遂以乡人身份说服了第十四军军长张际鹏入夥,而后又拉拢了福建海防司令李世甲等人,就这样,刚刚光复的福州省城和大半个福建兵不血刃的改变了颜色。

丢失了浙南、浙中和大半个福建后,泰和方面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虽说国民政府目前还有差不多30余个军20万多部队听命,但其控制区仅剩下苏南6个县、皖南7个县、浙西浙北9个县、闽西闽南11县、粤东北5个县及赣南赣西北的17个县,别看县的总数依旧不少,可其中大部分都是贫瘠之地,根本不足以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

财政的崩溃必然导致军事崩溃和政治崩溃,眼见得国民政府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了,自己该何去何从呢?国民党剩余的中央委员们、蒋军的骨干将领们都在做着艰难的选择。

“墨三兄,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艰难的日子把昔日神采飞扬的熊式辉生生逼成了个两鬓微白的小老头。

“国军必须打上一仗了,否则就没有生路了。”

“打?”

同样坐困愁城的顾祝同摇着脑袋反问道。

“打谁?怎么打?拿什么来打!”

熊式辉干咳一声:“当然是跟日本人打。打李宗仁、陈仪他们只能算是自相残杀,想来一定会被西北操纵的舆论所攻击的;同理,咱们跟小鬼子作战,西北和阿附西北的那些家伙就不敢在背后使坏,否则同室操戈、相煎甚急的污水就可以回按在西北头上。”

“天翼兄,你的主张是不错的,但是打仗是要钱和弹药的,目前各部大多欠薪半年以上,部队连衣食都无着落,如何能够作战。”

顾祝同苦笑道。

“如果说,吃不饱穿不暖,还可以勉力坚持一二的话,没有弹药,总不能让一线部队拿烧火棍去跟鬼子拼命吧。”

顾祝同说的都是现实问题,但熊式辉却是打定了主意,九头牛都来不回来:“钱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一部分了,至于弹药的问题,墨三兄,你就不要打埋伏了,把老底子都拿出来吧,赢了这一仗,咱们或许还有生路,输了,只怕最后还是便宜了西北。”

虽然熊式辉拍了胸脯,但顾祝同还是半信半疑的求证道:“我把老底子扣一扣并不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天翼兄,你这边的开拔费该不是噱头吧?”

熊式辉脸上的肌肉一扯,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墨三兄,大家同舟共济共渡时艰,我也不瞒你了,南京那边觉得时局有变,希望能跟咱们抱团取暖,所以给了一笔钱,不多,也就相当于200亿法币,我的意思,统统拿出来打这一仗。”

200亿法币,听起来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然而贵阳国民政府崩溃后,法币的币值已经如脱缰的野马一样狂泻不止,目前已经跌至10000法币兑换1银元的程度,因此,熊式辉手中才200万大洋,就算如其所言,一分不留的分配到20万军队头上,每人也就10块大洋的卖命钱,连欠饷都弥补不了,更不用说一线官兵实际拿不到这么多钱。

“200亿,勉勉强强也算是可以了。”

一听说熊式辉有钱,顾祝同的心思就活泛开了,倒是也不管对方的钱是从哪来的。

“博了,要死要活就看这一遭了。”

顾祝同想的明白,200亿法币根本维持不了多久,还不如趁着钱没花完前挣扎一把呢。

“来人,通知各集团军总司令、各军军长至吉水召开军事会议……”

几乎就在顾祝同召集蒋军残部进行军事会议的同时,李宗仁率着原国民政府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现国防政府赣粤闽浙战区司令长官部及第廿一军团陶广部、(第廿二军团)第七十五军陶峙岳部翻越罗霄山进入湘东茶陵、炎陵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