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大反攻(二十一)(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718 字 2个月前

1945年4月21日,湖南华军第二五零师一部击破日军第四十师团断后的福田支队残部,顺利的推进至衡山脚下,至此,衡阳周边彻底光复。

衡阳易手后,盘踞湖南的日军第廿军虽然名义上仍辖有4个甲种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独立警备队及若干直属特种兵部队,但总兵力已经下降到不足6万人,且损失大量的技术兵器,已经完全丧失了战役主动权,只是为了避免华军主力在武汉周边形成更大、更有威胁的包围圈,这才不得不继续在长沙周边地区死撑。

而华军方面则因为连续作战后的非战斗伤亡增加、散兵土匪危及补给线、整顿投降伪军蒋军等诸多问题,也被迫进入休整阶段。

由于,双方各自舔舐自己的伤口,积蓄力量,准备下一阶段的会战。

在湖南战场的枪炮声暂歇之后,原湘黔战区司令长官王树常上将于4月23日,在怀化宣布就任湘南省省长一职。

作为划出湘南诸县的补偿,国防政府于同日宣布将原属湖北的宜都、松滋、公安、石首、嘉鱼、通城、崇阳、蒲圻、咸宁、通山等县划入湖南,同时将湖北省改称江汉省,简称:“楚”湖南省改称荆湖省,简称:“荆”湘南省简称:“湘”对湖南一分为二的现状,最失落的当属原国民政府委任的湖南省主席吴奇伟,但是比资历学历,以及身份地位,保定六期毕业吴奇伟自然比不过身为老同盟会员、日本陆士毕业、之前曾担任过战区长官的朱绍良。

同样,比实力,吴奇伟的老底子第四军已经在欧震的带领下成建制的改编为国防军第二九零师了,手里只捏着几个保安团及数千蒋军残部的吴奇伟又如何比得过背后站在东北系的王树常呢?

两省省长或委了实力派人物或作了千金市骨的招牌,两省的保安司令、补备司令则是兰州不会放手的囊中之物,一时间,吴奇伟只能委屈的就任湘赣边区游击总司令。

好在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职务,兰州派人保证,攻下赣州只会,一定安排吴奇伟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然得了国防政府高层人士的许诺,吴奇伟便重新燃起了斗志。

于是,在陶峙岳部攻克上犹,逼近赣州城之后,吴奇伟便心急火燎的率着他那万把人的队伍翻越罗霄山,由炎陵扑永新,进而袭取泰和、吉安、吉水一线。

早在4月10日,奉兰州的指令,已经放弃福建省省长而专任第六集团军群司令长官的刘建绪便亲自率领第四一二师由长汀西进,于4月20日前后占领瑞金、会昌等地,并继续向于都方向攻击前进,其进展速度之快,不要说远超瞻前顾后的吴奇伟部,甚至还要比最先出击的陶峙岳部还要迅捷。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小蒋将青年军的主力调去狙击陶部第七十五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建绪及第四一二师师长刘明夏与老蒋的宿怨。

刘建绪与老蒋的宿怨就不多说了,名不见经传的刘明夏跟蒋系又有什么爱恨纠缠呢?

说起来刘明夏也是黄埔学生出身,还是一期的老大哥呢。

只可惜,刘明夏在黄埔期间加入了共产党,成了校长眼中的坏学生。

尽管后来在担任琼崖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东路军总指挥时,被艰苦生活及共产党自己的屠刀吓坏了的刘明夏最终选择了脱党并跑到南京归队,但就某种程度来说,背叛者注定不会得到信任,因此,在三期、四期都当上师长、军长的时候,刘明夏不过是区区一介少将旅长而已。

更为可悲的,刘明夏似乎习惯了背叛,因此,在日军第二次攻陷福州时,力战被俘的刘明夏,又一次选择了变节,成为了汪伪福建省保安副司令。

尽管后来趁着日军撤退,刘明夏再度弃暗投明,但自此就成了管制的对象,被圈禁在福州城内的家中。

也就是刘建绪、李世甲等人举反旗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干部,这才让刘明夏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正是有着这等不堪回首的前科,戴罪立功的刘明夏才决定在新主子面前好好露一手。

然而对于刘明夏在老蒋那边受气在小蒋身上报复的所作所为,大多数人是不齿的,只是同情心显然是无助于小蒋改善自己极端不利的处境。

4月24日,在于都陷落的消息传到赣州,蒋经国第一时间乘船出逃。

小蒋跑了,原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的青年军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于是第一师师长杨明率残部1000余人逃亡信丰、龙南,并在一个月后向陶广部投降。

第二师师长戴之奇率残部300余人逃亡兴国,结果在途中被试图改换门庭的地方武装狙伤,最终死在兴国县城之内,余部一哄而散。

第三师师长杨彬则遁入罗霄山中为匪,三年后在地方保安团清剿中被打死……

“是蒋教育长吗?”

仓惶逃至万安的蒋经国,喘息未定,正准备继续顺江而下经泰和、吉安一线遁往赣北投靠熊式辉、顾祝同,却没曾想在万安城外水码头被有心人察觉了踪迹。

“我是军统赣南站副站长徐森达。”

看着舱面上紧张兮兮的警衞,指挥着数挺机关枪封锁江面的徐森达急切的向其中一人说道。

“跟教育长身边的朱俊涛朱组长是认识的……”

“教育长。”

钻进船舱报告的警衞说道。

“他们还有迫击炮……”

“是谁泄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