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大反攻(三十一)(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34 字 2个月前

1945年6月8日,盟军成功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德国,人人知道两线作战的危害,然而此时的德军却根本无法完成将盟军挡在大陆之外的任务。

德国早在苏联入侵的1941年便实施了总动员,早期,总动员的效果极其明显,以至于德军在42年、43年的战斗中所向披靡。

只是总动员也飞快的消耗了德国的人力,44年开始,德军的兵力已经陷于枯竭的状态,等到45年初的时候,德国的征兵年龄下限已经降到了16岁、上限已经扩大到了52岁,但依旧不敷足用。

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广泛的将拉脱维亚、瑞典、法国、荷兰、克罗地亚、西班牙等国的志愿兵填入武装党衞军部队后调往东线,与人力上占有优势的苏联军队作战。

可惜纳粹政权臭名昭着,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名招募的外国志愿兵数量是有限的,且只能用于东线,所以从荷兰登海尔德至法国布雷斯特间千余公里的海岸线,只能由55个不满员师的70万德军自己守备,这个数量甚至还不如另一个时空为多,因此,也凑不出足够的兵力第一时间把来势汹汹的盟军赶下海……

春江水暖鸭先知,既然德军没有能力将盟军赶下海,那么第三帝国的丧钟便已经敲响了。

那么便有相当数量的一批人是不愿意与第三帝国一起覆灭的。

事实上,纳粹政权的反对者很多,早在纳粹上台之初便有人开始筹划推翻纳粹政权,但随着早期德国的军事胜利,纳粹政权也看似日益稳固起来,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伴随着德军在非洲、苏联及意大利等地的连续失败,纳粹的反对者们也跃跃欲试起来。

当然,对于中国驻瑞士公使慎钱选来说,与纳粹的反对者们进行接触还是件较遥远的事情,不过凭着他多年与纳粹政权进行交易积累下来的信任感,还是有一些德国人士求上门来。

“阿尔弗雷德先生,凭着我们之间的友情,给您及您的家庭签发护照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凭什么给其他人以便利呢?”

身型已经发胖多年的慎钱选直截了当的说道。

“要知道,这么年来,我们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谁也不欠谁什么。”

曾经当过帝国元帅办公室秘书的阿尔弗雷德·施马伦贝格上校也是知道如今主客移位的现实的,因此,对于慎钱选近乎无礼的口吻视若不见,淡定的回答道:“公使先生,虽然目前德国的情况不太好,但是鉴于之前占领欧洲各国的收益,这些想离开德国的绅士多少是有限积蓄的,既然当初我们能把犹太人当做一门生意来运作,如今为什么不能呢?”

“生意?”

慎钱选眯起眼睛想了想。

“当然是可以的,只是那些想离开德国的绅士的情况似乎与犹太人不一样。”

慎钱选的潜台词是明确的,受害者与加害者又如何能相提并论呢。

“所以价码可是有相当不同的。”

施马伦贝格上校所代理的那些准备逃离沉船的人都是不差钱的主,因此,以为慎钱选是借机勒索一番的他混不在意地说道:“说说看,如果不太离谱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

“43年夏天,贵国开始广泛使用数种无线电制导炸弹。”

慎钱选根本不提钱的事情,反而说出一番令对方瞠目结舌的话来。

“如果可以提供全套资料和1~2件实物的话,中国驻瑞士使馆可以向贵方提供不超过300份签证;如果能安排无线电制导炸弹的科研人员进入中国服务的话,还可以额外增加100份签证。”

施马伦贝格上校沉默了半天,呲牙咧嘴地说道:“第三帝国的秩序还没有崩溃,元首还牢牢掌握着政权,绝无将帝国最新的科技流出的可能,公使先生还是换一个要求吧。”

“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位于对抗苏俄前线的国家,无论是出于国家富强还是对抗赤色分子的需要,战后的中国都要实行工业化。”

慎钱选语气有些幽幽。

“但是欧美国家绝不可能将最新的科技及武备交于中国,所以我们要另外寻找道路。”

慎钱选压低声音却加重语气道。

“德国就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所以,国内要求,没有技术,就没有签证。”

施马伦贝格上校怒极而笑:“慎,老朋友,中国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是的,你们还可以选择前往南美国家,譬如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等等。”

慎钱选显然对施马伦贝格上校的讨价还价不以为然。

“但老朋友,你要承认一点,战后的世界将由美苏两国共同主宰,他们是不希望见到德国再度复活的,肯定会全世界追杀那些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