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近了再打。”
炮击后回到观察阵位的乔毅坤刚刚下达了命令,天空中就传来了一阵噪音,由于不知道是哪方的飞机,乔毅坤急忙补充命令道。
“注意隐蔽。”
但很快得到车载电台通报的乔昆欣喜的在步话机里宣布道。
“是我们的飞机……”
最先赶到乌兰湖上空的是赛音山达一号空军基地起飞的4架猴面鹰轻型侦查/轰炸机,这些猴面鹰都带有4枚50公斤的炸弹,甫一降临便投掷了下来,炸得苏蒙军一阵鬼哭狼嚎。
当然,50公斤炸弹除非正好砸在了苏军T-60坦克上,否则是威胁不到这些钢铁家伙的,但猴面鹰做不到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乌兰湖作战群配属的二号突击炮做不到。
这不,藉着猴面鹰造成的混乱,在乔、王两位指挥官的指挥下,编号“天六”、“地杠”、“双八”的3辆突击炮车次第开火,其中“地杠”第一轮便命中了对手。
二号突击炮车的主武器是75mm36倍径的“利斧2A”轻型反战车炮,这种火炮在发射尖头穿甲弹(APC)时,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55mm/30°钢板,用来对付苏军-34及IS-1、IS-2、SU-85、SU-100、SU-122、SU-152等主力坦克及主力自行火炮当然有些难度。
但对于苏军二等部队装备的T-26/T-60/T-70系列的轻型坦克来说却堪称是开罐利器。
而更加关键的是,为了面对苏联的坦克海,雒阳政府早在1945年初便从美国引进了被帽穿甲弹(APCBC)、钝头穿甲弹(APBC)和次口径穿甲弹(APCR)的一系列相关技术。
进而生产出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200mm/30°钢板的75mm被帽穿甲弹和能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92mm/55°钢板的75mm钝头穿甲弹(注:以上破甲数据均由75mm44倍径“利斧3B”战车炮取得)。
再加上早年从德国引进的钨心弹的技术,因此,在面对苏军坦克海的时候,除了数量上有所不足外,倒是不没有殊死一搏的机会。
不过对付眼前的苏军轻型坦克是既用不到生产数量还有限的APCBC、APBC,也用不到造价更昂贵、工艺更复杂、装备数量更少的钨心穿甲弹,这不你瞧,“地杠”发射的APC弹,在击中苏军轻型坦克的瞬间,便击穿这辆T-60的35mm的火炮护盾和25mm炮塔装甲,进而将整个炮塔都从底盘上撕裂开去。
首发命中之后,“地杠”接下来又连中四元,手感可谓热得发烫。
见战友连连得手,“天六”和“双八”也不甘示弱,一边转换阵地,一边不停的向苏军发射炮弹,造成了至少六辆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的损毁,更有甚者,一发错误装填的高爆弹直接将某辆倒霉的BA-6装甲车整个的掀翻了个。
然而此时,苏军已经从猴面鹰的打击下恢复过来,他们敏锐的发现了乌兰湖作战群的狙击火力,于是一边集火封锁华军突击炮的阵位,一边再度冲杀上来。
见苏蒙军卷土重来,不待长官命令,隐蔽在某处的“杂九”、“至尊宝”两个突击炮车组主动射击,再一次给苏军以严重打击,其中“至尊宝”车组连续发射高爆弹,几乎肃清了两个足球场范围内的伴随骑兵。
但问题是乌兰湖作战群缺乏必要的炮兵支持,面对苏军使用SU-76自行火炮和76.2mm加农炮远距离的轰击,缺乏顶部掩护的华军突击炮部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损失,轻者如“双八”车组仅一名装填手轻伤,重者如“杂九”车组被一颗76.2mm加农炮弹直接命中,全员牺牲外,连带突整个击炮车也因为弹药殉爆化作了一团烈焰。
关键时候,又是空军拍马赶到。
1个中队的雷鹰快速轰炸机从天而降,这种双发轰炸机的思路来自英制蚊式轰炸机,样子看起来很像放大了两圈的应龙战斗机,由于不用进行近乎90°角的垂直俯冲。
因此,机体强度大大弱化,节约下来的重量被用于改善发动机性能,再加上双发的缘故,最高飞行时速可以达到644公里/小时,比一般的战斗机都要快。
当然,载弹量也大大提高,可以搭载1吨的炸弹直线飞行800公里进行打了就跑的机动作战,唯一的缺点是造价太贵,再加上喷气时代已经来临了。
因此,不看好其远景的中国空军技术委员会只是采购了数量有限的几十架而已。
空军高层却没想到,刚刚服役的雷鹰这次出击的效果好得不得了。
由于没有采用统一装弹标准,因此,部分雷鹰是装载了4枚250公斤炸弹,而其余的是2枚250公斤炸弹加10枚50公斤炸弹和20枚50公斤炸弹的混搭配比,结果真是弹如雨下,让毫无遮掩的苏蒙军焦头烂额之余,还连带着报销了苏军后方数门移动不便的76.2mm速射加农炮。
这还不算什么,雷鹰刚刚以30°角实施俯冲轰炸完毕,天边就钻出一群苏军战斗机来,然而还没等这群拉-5FN和拉-7发挥最大速度,见势不妙的雷鹰便撒腿就跑,苏军错愕之余,追之莫及,只好悻悻之余,重新拉起盘旋在地面部队的头顶上,提高空中掩护。
苏军战斗机不对地执行压制任务,是由其体制所决定的,这不,在15分钟之后,苏军的强击机编队便赶了过来,这些伊尔-2/伊尔-3找不到华军坦克部队便撒气般把所载的火箭弹和炸弹丢入丘陵区中每一处疑似华军隐蔽点的山坳。
面对苏军强击机群的狂轰滥炸,独立防空兵第1123营2连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被迫实施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