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10点左右,中国人的轰炸开始了,中国人出动了一阵类似德国斯图卡轰炸机和伊尔强击机的俯冲轰炸机,极其准确的摧毁了集群炮兵部队的4门76.2mm速射野战炮和2门SU-76自行火炮,并造成了相当一部分骑兵的损失。
虽然随后赶到的红空军则对中国人进行了报复,但由于累计伤亡已经超过3000人,技术兵器也损失较大,经第36集团军司令员A.A.卢钦斯基上将同志的批准,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终止了对伊哈塔米尔的进攻,撤回扎尔格朗图一线。”
“撤退的顺序是后衞部队、运输补给部队、战地医院和战地勤务部队、炮兵、部分骑兵、最后才是坦克和剩余的骑兵。
中国人当然不会看着我们撤出,他们一面用炮火封锁我们撤退的路径,一面用坦克掩护步兵发起进攻,不过这一次我们的坦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凭借着坚固的装甲和76.2mm坦克炮,一连摧毁了中国人4辆坦克,自身只损失1辆,迫使中国人放缓了进攻速度,掩护了大部队的撤出。”
“红空军也再度出击,结果与中国人的空军正好撞在一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以损失4架PE-2轰炸机和2架PE-3战斗侦察机的代价,击落了1架中国人的斯图卡和1架轻型轰炸机并迫使中国人的空军放弃迟滞任务,有效的掩护了地面部队的撤退。”
“下午3时05分,根据集群司令员K.G.伊诺维里奇中将同志的命令,正在后撤的坦克旅摩步营越过其他后撤部队,向西塔米尔河峡口以北后撤。
西塔米尔河峡口以南是一片相对开阔、起伏较平缓的石漠丘陵,很难守备的无名山方向前进,在那里,摩步营将建立一些俯瞰西塔米尔河峡口的阵地,以封锁中国军队可能利用西塔米尔河谷地对扎尔郎格图的反包抄。
当然,指望一个摩步营就能挡住中国军队的大举进攻是不现实的,但有了摩步营的预警,相信扎尔郎格图的守备部队就能迅速做出必要的反应。”
“下午5时14分,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主力距离扎尔郎格图还有将近30公里的路程,鉴于天色较晚,为了防止中国军队在夜间再次发动袭击,伊诺维里奇中将同志决定除运输补给部队、战地医院和战地勤务部队、炮兵连夜后撤外,其余部队就地设置阻击阵地。
对于这个冒险的决定,集群军事委员会委员C.N.叶列平同志坚决表示反对,两位领导大吵了一架,最终还是中将同志的意见得到了贯彻。”
“下半夜的时候,中国人果然又来了,他们先用75mm火炮在远处轰击,几乎在炮击结束的同时,中国步兵就渗透到了阵地前沿,他们用磁性手雷和巴祖卡攻击红军坦克部队,又用一种45mm迫击炮打击红军机关枪。
不过中国人虽然勇敢,红军战士也是大无畏的,双方不但用冲锋枪在近距离对射,更拼起了刺刀,甚至还有人绑着手榴弹扑向对方,正是靠着这种坚强的意志,才最终打退了中国人的攻势。”
“只是蒙古人民军方面的损失有些令人吃惊,从扎尔郎格图出发时,蒙古人民军按照红军骑兵师的规模编制有2个骑兵师7000余人,经过二夜一天的战斗,蒙古人民军的兵力已经只剩下不足2500人,即便扣除掩护运输补给部队、战地医院和战地勤务部队后撤的护衞队,以及随之后送的伤兵,损失的兵力也超过了总兵力的一半,也难怪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前任司令员普利耶夫上将评价他们,只能充当后勤队。”
“天亮之前,中国人又发动了一次攻势,不过可能由于之前的伤亡也比较沉重,因此,中国人这次只是佯攻,就连炮击的密度也大大降低了,对此,K.G.伊诺维里奇中将同志判断中国人是要撤退了,我们安全了。”
“天亮了,司令员同志第一时间派出了搜索部队,结果一切正如他推断的一样,中国军队消失不见了。
当然,中国人可能也在西塔米尔河峡口南端设置了一些隐蔽的观察哨,以防止红军再次利用这段河谷实施迂回攻击,但就我个人的判断,这段死亡峡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陷阱,任何试图利用这段峡谷的一方,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上节选自伊里奇·安东尼·波波夫大尉的随身日记,波波夫大尉当时担任K.G.伊诺维里奇中将的副官,并最终以少校军衔结束在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的职务,退役回乡担任工厂车间主任、厂长、州工业人民委员、州委书记、州委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