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列夫斯基元帅随即看了看身边簇立着的米契尔·安德烈耶夫斯基·扎巴罗夫少将:“还有,关于中国人的装甲部队,为什么我们的情报部门一直不能查实其具体部署呢?第15集团军报告遇到了中国人的1个坦克军、第39集团军也报告遇到了中国人的2个坦克军,那么谁告诉我,中国人还能在蒙古投入几个坦克军呢?”
也难怪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生气,须知道,在远东,作为苏军绝对主力的近衞坦克第6集团军是布置在北日本和北海道、千岛群岛以保衞苏联新获得的不冻港。
而整个第2远东方面军只有2个坦克旅又2个独立坦克团、4个自行火炮团在内的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点坦克分佈在漫长的中苏边境线上,完全不敷足用。
因此,除了蒙古东部边境第35集团军麾下还有1个可足机动的坦克旅以外,苏军完全没有坦克预备队了,一旦华军还有余力投入更多的坦克部队,红旗蒙古方面军就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扎巴罗夫少将无言以对,只能支吾道:“中国人太狡猾了,他们把坦克部队隐蔽在边境线的中国一侧,我们的飞机又奉命不准越境,地面情报人员闯入禁区也会被立刻射杀,所以,所以,才没有办法把情报传递回来。”
华西列夫斯基呵斥道:“现在知道方向了,那么麻烦情报部门的同志再仔细查一查,中国人还有没有继续在边境线一侧部署更多的坦克部队。”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听着觉得有些刺耳,于是插话道:“敌人隐藏坦克部队或者其他的什么部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战斗激烈的时候,自然是会暴露的。
有大威力的反坦克突击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当年红军的坦克不如德国人的虎、豹,我们不也熬过来了吗?关键还是数量,联盟有10倍甚至100倍于中国人的坦克,每个月生产坦克的数量也是中国人的20倍以上。
但问题是,这些坦克最近的是在乌拉尔,运到蒙古的距离太远了,也太占用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了,所以现在倒过来,中国人的坦克可以越打越多,我们却越打越少。”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眯起眼看了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一眼:“您的意思是派轰炸机越过边境轰炸中国一侧的铁路,截断中国人的运输线,阻止中国人派出更多的坦克和步兵部队吗?”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轻轻的点了点头:“我知道,这是违反斯大林同志指示的,但为了胜利,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亲爱的雅科夫列维奇同志,您这是在玩火。”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有些羞恼的叫了起来,是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并不反对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提出的越境轰炸的建议。
但问题是,要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先斩后奏,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现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却把矛盾上交,让他来做决定,这就与斯大林的意志相违背了。
眼下可不是衞国战争时期了,一次两次顶撞斯大林,看在战争的需要上,斯大林还不会对自己怎么样,现在已经是战后了,斯大林难保不会削弱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军官团,也就难保不会对功勋卓着的自己下狠手,那么到时候能安然退休就已经是好的了,一个不好,图哈切夫斯基等几位大清洗中殒命的元帅可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只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不能说自己因为担心斯大林掀起新一轮大清洗而不敢越权行使,因此,在斟酌了一番之后,他从另一个角度否决道:“马利诺夫斯基同志,中国远程空军至今未对西伯利亚铁路进行轰炸,他们是顾忌战争的扩大吗?也许是的,但如果我们对中国国内进行了轰炸,是否就会给中国人自由行动的许可呢?”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叹息一声:“最高统帅部代表同志,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这么一来,红旗蒙古方面军需要更多的物资和装备补充。”
打一棍子给颗枣,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自是不会不同意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要求:“我对此进行协调的,但亲爱的雅科夫列维奇同志,请您明白,物资是没有办法瞬间抵达战场的,在补给的物资装备抵达战场之前,我需要红旗蒙古方面军至少维持住现在的攻击势头。”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抿着嘴想了想:“可以,接下来我会命令第39集团军加强对赛音山达包围圈、额尔根·额尔德尼包围圈的攻击,并用大规模轰炸迟滞扎乌门德的中国军队的反攻,但在楚格图鄂博方向,我会命令第15集团军向曼达尔戈壁和温都尔希勒方向转移,如此,既可以拉长中国人进攻时的补给线,又可以掩护赛音山达战区侧翼……”